鼻黏膜和鼻甲萎缩是萎缩性鼻炎的常见症状之一。萎缩性鼻炎系鼻黏膜和骨质萎缩的一种慢性病,伴有奇臭者又称臭鼻症。青年女性患者较多。主要病理变化为闭塞性血管内膜炎,导致鼻黏膜腺体、骨膜及骨质萎缩。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 2005年 第1期
鼻黏膜和鼻甲萎缩的病理特征是,早期粘膜仅呈慢性炎症的改变,继而发展为进行性萎缩。粘膜与骨部血管逐渐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海绵状静脉丛炎,血管壁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管腔缩小或闭塞,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粘膜、腺体、骨膜及骨质萎缩、纤维化,粘膜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转化为复层鳞状上皮。甚至蝶腭神经节亦可发生纤维变性。
萎缩性鼻炎是引起鼻黏膜和鼻甲萎缩的常见疾病,其病因目前仍然不明。学说甚多,可归纳为原发性萎缩性鼻炎和继发性萎缩性鼻炎两类。
1、原发性萎缩性鼻炎:认为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可能与缺乏脂类及脂溶性维生素,或与营养障碍、微 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遗传因素、胶原性疾病等有关;亦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一定关系,因多发于女青年,并在月经期症状加重。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发现本病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紊乱,故有人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2、继发性萎缩性鼻炎:由局部因素引起,如鼻腔粘膜受到外伤或手术切除过多,或因患特殊传染病如结核、硬结病、麻风、梅毒等所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晚期,或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长期脓涕刺激,发生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殖,致使鼻粘膜的血行受阻、营养障碍而致萎缩。鼻中隔极度偏曲,一侧鼻腔宽大,增强的气流的刺激,或因粉尘或有害气体的长期刺激也可致病。曾有人提出本病是由于特殊细菌的感染,如臭鼻杆菌或类白喉杆菌感染。现认为这些细菌不是真正的病原菌,仅为萎缩性鼻炎的继发感染。
来源资料:《国内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年 第2期
鼻黏膜和鼻甲萎缩是萎缩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因而对于该症的诊断与萎缩性鼻炎的诊断方法通用,患者通常具有鼻及鼻咽部干燥感,这是由于鼻粘膜的腺体萎缩,分泌物减少所致。脓痂堵塞鼻腔可致鼻塞,或因鼻粘膜的神经感觉迟钝,即使取除脓痂,空气通过亦不易觉察,而误认为鼻塞。当患者具备鼻干、鼻塞、臭鼻痂多、嗅觉减退或丧失,头昏头痛。检查见鼻腔宽大,鼻甲萎缩,大量脓痂,可闻及鼻腔内异嗅味,即可诊断。
鼻分泌物常呈块状、管筒状脓痂,不易擤出,用力擤出干痂时,有少量鼻出血。嗅觉多减退或消失。这是由于嗅区粘膜萎缩或干痂阻塞引起。呼气恶臭:因脓痂下细菌繁殖生长,脓痂中的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恶臭气味,称臭鼻症。头痛、头昏,由于鼻甲萎缩,鼻腔缺乏调温保温作用,吸入冷空气刺激鼻粘膜,以及脓痂的刺激,皆可致头痛头昏。
鼻黏膜和鼻甲萎缩的鉴别诊断:
干燥性鼻炎:鼻粘膜干燥发痒,毛细血管容易破裂,出血。这是干燥性鼻炎的症状。干燥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 sicca)一般认为长期受外界的物理或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致,如长期粉尘的机械性刺激,空气过热、过干的影响等。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慢性鼻炎。表现为鼻腔黏膜干燥不适、分泌物少、患者一般不流鼻涕。由于鼻内于燥有痒感,患者常为此挖鼻,引起鼻腔出血。
鼻粘膜溃疡:鼻粘膜下有结节性浸润,继而糜烂,可导致瘢痕性粘连。晚期因鼻腔干燥结痂而出现萎缩。前鼻孔发生狭窄。鼻粘膜苍白增厚,分泌物增多,可有脓涕、鼻出血,但患者可不觉疼痛。
鼻粘膜肿胀:鼻粘膜内环境的稳定除依赖于神经调控外,也接受内分泌激素的调节。鼻粘膜有丰富的血管床和粘膜免疫的各种成分,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层面上,内分泌激素的水平变化均可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到鼻粘膜。临床常见女性鼻炎患者在经前期症状明显加重,经期过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经期和妊娠期的女性鼻粘膜肥厚增生,腺体扩张。上述改变的结果便可产生呼吸道粘膜免疫性或非免疫性炎症而导致鼻粘膜高反应性的形成,从而引发鼻塞、流鼻涕、鼻痒、打喷嚏等鼻炎症状。
来源资料:《国内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年 第2期
鼻黏膜和鼻甲萎缩的检查常见有X线检查,以明确有无并发鼻窦感染。患者鼻内窥镜检查可见鼻腔宽大,鼻甲缩小,从前鼻孔可看到鼻咽部,有时继发性萎缩性鼻炎见下鼻甲明显缩小,但中鼻甲却肥大或呈息肉样变。鼻腔内有稠厚脓痂,黄褐色或灰绿色,大块或呈管筒状,可有恶臭气味。除去脓痂后可见鼻甲粘膜干燥萎缩,甚至糜烂渗血。早期或轻度萎缩性鼻炎,亦可仅有痂皮,而无恶臭气味。
如萎缩病变向下发展,鼻咽及咽粘膜也可干燥萎缩,时有脓痂覆盖其上,严重者喉、气管粘膜也有此变化。应注意与鼻部结核、狼疮、硬结病、鼻石、麻风等作鉴别。
鼻黏膜和鼻甲萎缩还可行进一步检查:
1.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测致病菌。
2.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
3.必要时病毒检查,需特殊培养、分离与鉴定。
来源资料:《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 2005年 第1期
对于鼻黏膜和鼻甲萎缩症状目前尚无**疗法,宜局部和全身综合治疗,同时加强日常防护工作。鼻黏膜和鼻甲萎缩局部治疗可用无菌温热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脓痂。鼻内应用1%复方薄荷樟脑石蜡油、清鱼肝油等以润滑粘膜血液循环和软化脓痂便于擤出;鼻内用1%链霉素以遏制细菌生长,减少炎性糜烂和利于上皮生长。
鼻黏膜和鼻甲萎缩的常见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
维生素A有保护粘膜上皮、增加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维生素B2可促进组织细胞代谢,菸酸可扩张血管和改善鼻粘膜血液循环,铁剂可能有治疗本病之作用。
2、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缩小鼻腔、减少鼻腔通气量、降低鼻粘膜水分蒸发和减轻粘膜干燥和结痂形成。
3、白萝卜煮水治鼻塞:
取白萝卜3--4只放人锅中加清水煮,沸后即用鼻吸蒸气,数分钟后,鼻渐畅通,头痛消失。也可将萝卜切片泡于杯中,用鼻吸蒸气。
4、柔肝生津汤:
绿萼梅6克,菊花9克,干地黄12克,桑叶9克,天冬9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个疗程。
预防鼻黏膜和鼻甲萎缩:
1、改善生活、工作环境。经常接触粉尘及化学气体的工作人员应戴口罩。
2、鼻黏膜和鼻甲萎缩患者,宜长期戴用口罩。夏天更可用水湿润后戴,随干随即加湿。
3、冬天烤火,火炉上放上水壶,不加壶盖,让蒸汽尽量蒸发以润空气。
4、用温的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痂皮,减少臭气。具体做法是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洗净为止。
5、食用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维生素A、B、E等)、防止感冒,减少对鼻部的刺激。
来源资料:《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4年 第3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