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干枯是目前常见的现象。毛发干枯又称头发干燥、毛发枯少等,是指头发失去水分和油脂的滋润,而导致头发干枯易折断,发尾出现分叉现象。因毛发缺乏滋润而无光泽,甚则干焦,易于折落,常伴有皮肤干燥等症状。而头发的生理特征和机能主要取决于头皮表皮以下的毛乳头、毛囊和皮脂腺等。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国内健康月刊》2004年第12期
毛发干枯传统医学认为,“察其毛色枯润,可以现脏腑之病”。通过头发的变化的确可以了解机体的生理状况,探视体内存在的疾病及其发展变化。但这主要适用于青少年和中年人,因为这两类人本来就气血旺盛,更容易从头发表现出异常。“发为血之余,血盛则发润,血亏则发枯”、“肝藏血”、“肾其华在发”,从这些关于头发的记载中不难看出,头发的生长、脱落、润泽、毛发干枯,多与两方面有关,一是肝肾足不足,二是气血是否虚弱。其中,最关键的是肾气。
另外,造成毛发干枯还有以下两种因素:
内因:天生发质异常,人体内脏的功能失调、体内气血不足,是否每天摄取足够营养以保证头发健康,不正确的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足。
外因:可能处于保护不够,应补水保湿。长时间烫、染发的化学伤害,经过烫染的头发,发质水分会减少,或是梳理过度、整发过度,用吹风机吹干头发,及常常使用高热的造型器具。
来源资料:《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3年第9期
生活中毛发干枯是最常见的现象,应注意相区别。青壮年就毛发干枯的人,多为肾气虚弱,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男性前额脱发或头顶脱发。这类人相对更容易疲劳、健忘,有些则性功能不好。小孩毛发干枯,且伴有“五迟”现象(即坐、站、行、说话、牙齿发育迟缓),也说明先天肾气不足,而且消化不太好。毛发干枯、易断,说明气血不足,毛发缺乏营养。这类人通常容易没精神,睡眠也较差,属于老百姓常说的“身子虚”。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临床荟萃》2003年第3期
毛发干枯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来进行检查,主要你表现为毛发缺乏滋润而无光泽,甚则干焦,易于折落,常伴有皮肤干燥。虽然头发的异常变化往往意味着某些特定的疾患,但疾病的明确诊断是需要多方证据的。因此,出现毛发干枯等异常变化后自行处理未见好转,特别是还伴有突眼、食欲亢进,消瘦、情绪异常等表现时,应该前往医院就诊。必要时还需做毛发检查、毛发矿物质检查来确诊毛发干枯的原因。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年第6期
毛发干枯是很常见的现象,是由干燥的头皮造成(头皮的皮脂分泌不够)。建议摄入维他命A来给头发补充水分(注意规定的摄入量)。经常梳理头发会加速血液循环和皮脂的分泌。另外,还可选用中药外敷来治疗毛发干枯,选用半夏、沉香、生姜、白芷、青木香、泽兰等,水煎,用药汤外洗。也可喷些啤酒当定型液,而且可赋予头发清新、健康、亮丽,别担心满身酒味,酒味很快就会挥发。
毛发干枯的预防:
1、隔天洗头:夏季洗头较好是2-3天洗一次,洗发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搓揉,洗完头发之后一样要用护发素或做发膜。
2、不要用脱脂性强或碱性洗发剂:要根据自己的法制选用建议不要一直使用某一种洗发剂。
3、少吸烟喝酒:吸烟会使头皮毛细管收缩,从而影响头发的正常生育生长,白酒,特别是烫热的白酒会使头皮产生热气和湿气,引起脱发。
4、尽量避免烫发、吹风:吹风机吹出的热风会破坏毛发组织,损伤头发,因此要避免经常性吹风。烫发次数也不宜过多,烫发液对头发的影响也较大,次数多了回事头发发根大伤元气。
5、多吃增加头发营养的食物:要坚持多吃谷物、坚果、海鲜和蔬菜水果。充足的营养对于暴露在不好的气候下的头发更加重要,因此要多吃对头发有益的食品。
6、给生活减压:头发又叫烦恼丝,所以,护发养发,首先要祛除烦恼。
7、湿发不睡觉:头发未干睡觉易引发疾病,如头痛、脱发,严重还会导致耳聋等疾病。同时建议自然晾干,不要常用吹风机,易致头发干燥。
来源资料:《中医外治杂志》2013年第3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