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甲肿胀是慢性单纯型鼻炎的症状之一。鼻甲肿胀患者同时伴有鼻塞和鼻涕增多,亦常有嗅觉障碍及头痛等。鼻塞多为间歇性和交替性,有时为持续性,侧卧时其下侧较重。常在运动后或在新鲜空气中鼻塞减轻,而在静坐阅读、演算或手工操作时鼻塞加重。
鼻甲肿胀的鼻塞重者可导致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及头痛,有时引起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和失眠。分泌物增多,一般呈稠厚半透明粘液状,间或伴有少许脓液。鼻涕长期刺激鼻前庭和上唇皮肤则引起鼻前庭炎、湿疹或毛囊炎,以小儿为多见。鼻涕向后流入咽喉,可引起鼻咽炎及中耳炎,患者有抽吸性咯痰及听力减退现象。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鼻甲肿胀
鼻甲肿胀是慢性单纯型鼻炎的症状之一。患者多有急性鼻炎反复发作的病史,临近有经久不愈的刺激性感染灶,或职业及生活环境的长期不良刺激等。
引起鼻甲肿胀的最常见原因,就是伤风感冒后发生的急性鼻炎。当鼻粘膜受病毒或细菌感染时,粘膜会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而堵塞鼻呼吸道。一般经过治疗,一周左右就会消炎好转。如果急性鼻炎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恢复得不好,或者个体抵抗力弱,或者急性炎症反复发作,鼻甲就可以常处于肿胀状态,分泌物增多,便出现顽固的鼻甲肿胀的症状。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鼻甲肿胀
鼻甲肿胀是慢性单纯型鼻炎的症状之一。通常鼻甲肿胀患者有急性鼻炎反复发作的病史,临近有经久不愈的刺激性感染灶,或职业及生活环境的长期不良刺激等。临床上对鼻甲肿胀患者进行诊断时,首先要进行病史分析。临床诊断上要与慢性肥厚性鼻炎与慢性单纯性鼻炎相鉴别。
鼻甲肿胀鉴别诊断:
慢性单纯性鼻炎
是鼻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的慢性炎症。以鼻塞和鼻涕增多为最显著,亦常有嗅觉障碍及头痛等。鼻塞的症状是间歇性和交替性,即白天轻夜间重,侧卧时居下的鼻腔、鼻塞,上侧通气良好,属中医鼻窒证的范畴。是肺脾气虚,邪致鼻窍所致。治以补肺健脾,通散鼻窍为法,其病自愈。
慢性肥厚性鼻炎
本病鼻塞多呈持续性,闭塞性鼻音和嗅觉减退,鼻涕呈粘液不易擤出,伴有耳鸣、听力减退、视力下降、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精神萎糜等症状。西医行下鼻甲封闭注射、冷冻、激光、微波、手术切除均不能根除,且易破坏鼻腔功能或并发其它病变。中医认为邪致鼻腔,阻于脉络,以致气滞血瘀。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窍为主,其病可愈。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鼻甲肿胀
鼻甲肿胀的鼻内窥镜检查:
检查可见双侧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湿润,呈暗红色。年老体弱及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则只见肿胀而无充血现象。下鼻甲粘膜柔软而富弹性,用探针触之呈现凹陷,移开探针后可立即恢复原状。鼻腔因粘膜肿胀不易看清全貌,只能看到粘稠的分泌物附于下鼻甲与鼻中隔及鼻底之间。鼻粘膜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良好。
鼻甲肿胀的症状检查:
鼻塞呈间歇性,交替性。久坐蛙或低头时明显,侧工具卧位多下侧鼻塞严重,寒冷蛙加重,故冬季症状明显夏季较轻。多涕,常为粘液性或粘脓性,偶呈脓性。脓性者多于继发性感染后出现。鼻涕倒流向鼻咽及下呼吸道,常引起咽喉部不适,咳嗽、多痰,易诱发下呼吸道感染,刺激鼻咽部可累及咽鼓管,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鼻甲肿胀
鼻甲肿胀的用药原则
1、轻症者以局部治疗为主。
2、病史长症状重者,局部治疗辅予多种维生素、抗组胺药及中药。
3、病情顽固者,0.5%普鲁卡因封闭、5%鱼肝油酸钠下甲注射或手术治疗。
鼻甲肿胀的药物治疗
1、麻黄素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氯霉素、麻黄素液滴鼻,每日3次。
2、鼻丘封闭或下鼻甲粘膜下封闭,每次1~1.5ml,隔日1次,或每周2次,5次为一疗程。
3、短波或红外线理疗,可改善局部血循环以减轻症状。
4、经上述疗法无效时,可选用硬化剂作下鼻甲注射治疗,或者采用微波激光治疗。
5、找出与疾病有关的病因并及时治疗。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鼻甲肿胀的手术治疗
若是中鼻甲肿胀,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纱条表麻鼻腔黏膜及收缩鼻甲,并在中鼻甲内注射1%利多卡因,用镰状刀自中鼻甲前端上部开始,沿其游离缘切开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切除中鼻甲骨的下部。若鼻甲肿胀程度较轻者,仅将中鼻甲外侧肥厚组织部分切除。
鼻甲肿胀的预防措施:
1、注意环境卫生,做好防尘工作,保持工作、生活环境的空气清净,避免接触灰尘及化学气体,特别是有害气体。
2、患急性鼻炎时,应注意休息,积极治疗,平时注意加强体质锻炼。
3、慢性单纯性鼻炎可使用1%麻黄素滴鼻。
4、改掉挖鼻的不良习惯。
5、及时矫正一切鼻腔的畸形。
6、慎用鼻黏膜收缩剂。
来源资料:《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29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