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盲点

盲点

  • 患病部位:眼部,眼
  • 所属科室:五官科,眼科
  • 细分症状:生理盲点、物理盲点
  • 相关疾病:眼弓蛔虫病、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间葡萄膜炎
  • 相关检查:检眼镜检查法、眼底检查、眼压计测量法、血常规检查
  • 相关药品:硝酸毛果芸香碱片、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 相关症状:咳嗽、肝肿大、结节、瘙痒、易哭、绿色盲、瞳孔缘色素外翻

1盲点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称为盲点。由节细胞层发出的神经轴突,先在视网膜表面聚合成一整束,然后它透视网膜,在眼的后极出眼球,这就在视网膜表面形成视神经乳头。在乳头的范围内,实际上没有视网膜特有的细胞结构,因而落于该处的光线或视网膜像的组成部分,将不可能被感知,故称为盲点。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生理学》

2盲点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盲点一般是指由于人眼的视神经是在视网膜前面,它们汇集到一个点上穿过视网膜连进大脑,如果一个物体的像刚好落在这个点上就会看不到。盲点的形成是进化过程中某个环节的生物,产生出的视神经视网膜前端,它的后代只能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不会再对此进行重大改动,以至于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了。据称乌贼的眼睛就没有盲点,因为他们祖先当时的演化方向是视神经分布在视网膜之后。因盲点是视神经穿过的地方,这个地方人眼没有视觉细胞,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个地方也不能引起视觉。

  引起生理盲点扩大的疾病有:

  ①假性脑瘤:症状和体征包括程度不定的头痛(往往是轻度)以及视神经乳头水肿,而病人在其他各方面的表现看来都健康。部分或完全的单眼失明(单独比较严重的神经体征)可见于5%左右的病例,生理盲点常有扩大。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一般都正常,或者显示脑室系统略小。脑电图正常。脑脊液压力增高,但脑脊液成分正常。

  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多数易患急性,慢性,亚急性或间歇性闭角型青光眼者无体征和症状。但是有些人可以有些体征,例如眼红,疼痛,视力模糊或头痛,生理盲点扩大。有时这种眼部不适可经睡眠而改善,此或因睡眠诱使瞳孔缩小而缓解间歇性或亚急性青光眼的发作。

来源资料:《组织学与胚胎学》

3盲点症状诊断/鉴别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通常很明显,剧烈眼痛和眼红,视力减退,彩色晕轮,头痛,恶心和呕吐,生理盲点扩大。急性青光眼发作的病人去急诊室求医时有时会被误诊为神经病的或肠胃的问题。检查一急性青光眼发作的病人,典型的可见流泪,眼睑水肿,结膜充血,角膜雾状混浊,瞳孔中等散大且固定以及往往有明显的前房炎症。因为患眼角膜混浊和角膜上皮易破碎,故前房角镜检查困难,然而检查对侧眼,为窄房角或可能为关闭的房角;如果对侧眼为一完全的开放的房角,则可考虑不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两侧视神经乳头在视网膜内黄斑或中央凹中心的鼻侧约3mm处。但正常时由于用两眼看物,一侧盲点可以被对侧视觉补偿,人们并不觉察自己的视野中有一处无视觉感受的区域。盲点的存在可用专门设计的方法来证明。

来源资料:《西医眼科学》

4盲点症状检查

  盲点的自我检查方法是自己动手做个试验,在一张白纸上相距画一个实心黑点和一个空心的白点,然后闭上一只眼睛,用另外一只眼睛盯着白点,慢慢增大及缩小眼和纸的距离,在某一点上,会发现黑点不见了。(这过程中,要保持那只张开的眼睛,始终盯着白点)改变黑点的大小,便可测出视野盲点的异常与否了。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人体解剖学》

5盲点治疗/预防

  治疗盲点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躺在床上闭目休息、做做眼保健操,用湿热毛巾热敷双眼来缓解视觉疲劳,春天应避免高温、辛辣、大补类食物,需要长时间用眼的人群可多进食养肝护肝、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牛奶、豆制品、胡萝卜、红薯、菠菜、芹菜、橙子、草莓等,用菊花和枸杞泡水喝能清肝明目。

  盲点患者要尽早找到导致盲点的诱发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注意用眼卫生和饮食保健,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应少食酸、甜食品,因为这些食品都会在血液中产生大量的酸,影响食物中钙离子的吸收,使眼球壁弹性降低,不能保持正常眼压,睡前10分钟较好别再用眼睛,这样才能让其得到充分放松。

来源资料:《中医之钥》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盲点症状描述
2盲点症状起因
3盲点症状诊断/鉴别
4盲点症状检查
5盲点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