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疼痛、压痛是颌下腺炎的症状之一。颌下腺炎多与涎石并发。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以慢性颌下腺炎多见。主要原因是由于涎石堵塞导管系统后产生的排唾障碍和继发感染的炎性反应,常见的主要症状是进食时颌下腺部位肿胀、疼痛、压痛。若涎石为不完全堵塞导管,餐后肿涨可很快消失。颌下腺炎,若经久不愈,反复发作,颌下腺呈退行性变,甚至纤维化,腺体呈硬结性肿块。本病成年人发病率高,大多系慢性表现。目前有较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治愈率较高。未及时接受治疗者,未经正规治疗者,疗效欠佳,因此,早治疗是关键。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国内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5年 第1期
颌下腺疼痛、压痛常见于颌下腺炎患者。颌下腺炎常因导管结石堵塞引起,也可因其他导物如骨片、麦芒等进入导管所致。由导管进入的细菌性感染在临床也可见到。
下颌部的唾液腺,左右各一个。 颌下腺属于唾液腺的一种,主要的功能就是分泌唾液(一般称为口水)。人类的三大唾液腺中,包括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颌下腺位于下巴骨(医学名词为下颌骨) 的下方,接近下巴骨弯曲角附近,所以也可以叫做下颌下腺(下颌骨下方的唾液腺),左右各一,由舌头正下方处伸出颌下腺排泄管,主要分泌黏液和浆液状性质的口水,为平时口水分泌量的大宗。
下颌下腺是混合想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较腮腺分泌液粘滞,钙的含量也高出2倍,钙盐容易沉积。下颌下腺导管开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这些解剖结构均唾液易于淤滞,导致涎石形成。涎石的产生使导管阻塞和狭窄,引起逆行性感染而发生下颌下腺炎,出现颌下腺疼痛、压痛症状。
来源资料:《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1996年 第4期
颌下腺炎引起的颌下腺疼痛、压痛患者在诊断时除了依据临床表现外,还需要与慢性颌下腺炎、颌下腺肿瘤、急性牙源性颌下蜂窝织炎等疾病的症状进行鉴别,以免误诊误治。慢性颌下腺炎多由结石引起,表现为颌下区肿块,有反复肿大的病史,包块直径一般不超过2cm,颌下腺导管口正常,无进食后肿大及涎绞痛症状,X线造影摄片检查为正常颌下腺影像。颌下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颌下腺的腺上皮良性肿瘤主要是多形性腺瘤,其他类型极少见。恶性者占优位者是腺样囊性癌,次为黏液表皮样癌。两者占颌下腺肿瘤的一半以上。再次则为鳞状细胞癌、腺癌、涎腺导管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等。常表现为持续性增大,一般无炎症表现,抗炎治疗无效,恶性肿瘤常累及舌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下颌缘支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颌下腺造影可见占位性病变。急性牙源性颌下蜂窝织炎与急性颌下腺炎一样表现为急性炎症,但无慢性颌下腺炎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口腔有明显的牙源性病灶。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 第2期
颌下腺疼痛、压痛的检查应采用两侧对比的方法,两侧均有病变者,应与正常形态、大小相比较。此外还可采用望诊和触诊的方法,触诊则常用双手合诊法检查。颌下区淋巴结检查按一定顺序,由浅入深,滑动触诊。一般的顺序为由后向前检查耳后、颌下及颏下淋巴结情况。触诊检查淋巴结时应注意肿大淋巴结所在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波动感及与皮肤或基底部有无粘连等情况。
1、检查内容:
(1)腺体的大小,形态。
(2)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压痛等。
(3)导管是否变硬或呈条索状改变,有无结石。
(4)以示、中、无名3指平触并由后向前推压,观察导管口以检查颌下腺的分泌液情况等。
2、检查方法:
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检查者应站在其右方(前或后),患者头稍低,略偏向检查侧,使皮肤、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1)视诊:平视时及仰头位正面观双侧颌下区是否对称;开口位双侧口底是否对称,口底颌下腺导管开口处有无异常分泌物或黏膜红肿、溃疡等。
(2)触诊:检查者手指紧贴下颌下区皮肤,首先触诊颌下腺的大小、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异常包块和触压痛。进一步对颌下区进行双合诊,复查以上口外触诊内容,同时由后向前检查口内颌下腺导管的质地,有无结石,口外挤压腺体后观察口内导管口分泌情况。注意口内检查时应戴手套。
来源资料:《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6年 第3期
颌下腺疼痛、压痛患者的治疗需对症治疗。急性患者的处理与一般急性炎症相同。加强营养,应用抗生素抗炎。局部理疗等。如化脓,则应切开引流,待炎症消退后,摘除涎石或异物。慢性患者,应及早除去病因,如摘除涎石,即可痊愈,若发病期长,颌下腺已纤维化而失去功能,或在腺体内或腺体与导管交界处有结石而手术无法摘除者,皆因做颌下腺切除术。术前维护口腔卫生。术后观察及处理。
该症状常与涎石并发,因此,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口腔卫生,多饮磷化水,防止涎石形成。慢性颌下腺炎者,如反复发作,疗效不佳,则应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液及其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能有用,但来源困难,不易获得,且用后保护时间短,仅2~3周,故使用不多,其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来源资料:《口腔医学研究》 2004年 第3期
扁桃体伪膜为扁桃体上有片状假膜,呈灰色,周缘充血,假膜不易剥脱,用力擦去周围有渗血。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