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鼻毛脱落

鼻毛脱落

  • 患病部位:头部,鼻腔
  • 所属科室:五官科,耳鼻喉科
  • 细分症状:肺经蕴热鼻毛脱落、脾胃失调鼻毛脱落
  • 相关疾病:酒渣鼻、鼻前庭炎、毛囊炎、习惯性便秘、肝炎
  • 相关检查:鼻腔内镜检查、鼻咽部MRI检查、耳鼻咽喉CT检查
  • 相关药品:氯雷他定片、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甲硝唑凝胶
  • 相关症状:鼻塞、鼻溢液、鼻端弥漫性潮红、鼻前庭部发痒、鳞屑

1鼻毛脱落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鼻毛脱落是慢性鼻前庭炎的症状之一。《医宗金鉴bull;外科心法要诀》说:鼻疳者,因疳热攻肺而成。《病源辞典》也说:由乳食不调,上焦壅滞,疳虫上蚀所致。可能是肺经蕴热,邪毒外袭肺经素有蕴热,又因起居不慎,复受风热邪毒所袭,或因鼻前孔附近皮肤受损伤,或鼻疾脓涕经常浸渍,邪毒乘机侵袭,外邪引动肺热,风助热势,上灼鼻窍,熏蒸肌肤而为病。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家庭医药》 2015年 第1期

2鼻毛脱落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1、肺经蕴热,邪毒外袭肺经素有蕴热,又因起居不慎,复受风热邪毒所袭,或因鼻前孔附近皮肤受损伤,或鼻疾脓涕经常浸渍,邪毒乘机侵袭,外邪引动肺热,风助热势,上灼鼻窍,熏蒸肌肤而为病。2、脾胃失调,湿热郁蒸饮食不节,脾胃失和,运化失调,以致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循经上犯,熏蒸鼻之肌肤而发。小儿因脾胃气弱,肌肤娇嫩,易积食化热,疳热上攻,熏灼肌肤而致病,故尤为多见。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 第2期

3鼻毛脱落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流鼻涕是鼻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可经前鼻孔流出,也可后流入鼻咽部。流入后鼻孔,经鼻咽、口腔吐出者称后流鼻涕。正常鼻腔中只有少量黏液,呈湿润状态,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鼻腔有病变时可以引起鼻分泌物性质和量的改变。鼻腔分泌物外溢时,称为流鼻涕。

  鼻屎是由于鼻腔分泌物凝固形成。因此不生病也会有,只不过生病的时候,鼻腔分泌物多,形成的鼻屎会更多。

  鼻塞为持续性,仍因鼻粘膜充血、肿胀所致。鼻腔内脓性分泌物滞留,可加重鼻塞症状。

来源资料:《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 第1期

4鼻毛脱落症状检查

  一、体格检查:采取病史给了我们初步印象和启示,同时也指导我们对疾病的性质有一个概念;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必须以病史及体格检查所了解到的客观材料为依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从中提出几种诊断之可能,然后进一步考虑做那些实检室检查来证实诊断。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农村科技》 1994年 第7期

5鼻毛脱落治疗/预防

  1、禁止挖鼻,成人禁拔鼻毛。2、多涕儿童及鼻炎患者,要注意经常擤尽鼻涕,使鼻腔保持通畅及干净。3、积极治疗一切鼻腔病。4、及时服药及换外用药。5、不可乱用外用药,并注意其用药后的反应。对药物性皮炎者,禁用有致敏可能的药物。6、婴幼儿涂药,用药宜省宜薄不能多而厚,以防药物堵塞鼻腔,有碍呼吸。7、禁止用肥皂水洗患处。8、哺乳儿,注意勿使奶汗侵入皮损区。9、禁食刺激性辣味食品(大葱、大蒜、雪里红、榨菜、芥菜、胡椒、辣椒、韭菜、咖哩、大量的姜)及难以消化的食物。10、保持病人大便通畅。11、剧痒者,可给以针灸或穴位按摩。取穴为:神门、曲池、合谷。12、如屡治不愈者,应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0年 第1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鼻毛脱落症状描述
2鼻毛脱落症状起因
3鼻毛脱落症状诊断/鉴别
4鼻毛脱落症状检查
5鼻毛脱落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