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腺囊肿较少见,一般见于炎症或外伤后,形成原因为慢性炎症影响泪腺管的肌神经,使泪腺管收缩力降低,腺管周围的炎性浸润使管壁变薄弱,炎性刺激促使泪液分泌增加,致腺管被动扩张而形成囊肿。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3年 第2期
泪腺囊肿较少见,一般见于炎症或外伤后,形成原因为慢性炎症影响泪腺管的肌神经,使泪腺管收缩力降低,腺管周围的炎性浸润使管壁变薄弱,炎性刺激促使泪液分泌增加,致腺管被动扩张而形成囊肿。
泪腺是由细管状腺和导管组成,它就是分泌泪液的器官。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泪腺窝里,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眶部,也叫上泪腺,较大,形态很像杏仁,大约12mm×20mm,下部为睑部,也叫下泪腺,较小。泪腺有10-12条排泄管,泪液产生后就由这些排泄管排出。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9年 第11期
泪腺囊肿的可行泪腺组织活检,根据不同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可以确定泪腺的炎症类型。泪腺囊肿鉴别诊断如下:
1、泪腺肿大:泪腺肿大呈扁平状或杏仁状。
2、眼睑脓肿: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因外伤感染或继眼眶骨膜炎和骨髓炎引起。以眼睑显著红肿,触之有硬结,继则硬结变软,形成脓肿为临床特点。属中医眼痈范畴,多因风热火毒外侵所致。
3、视乳头水肿:视乳头水肿又称淤血乳头。是视神经乳头无原发性炎症的被动性充血水肿。检眼镜下表现为视乳头充血、隆起及边缘模糊。视乳头水肿并非一个真正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筛板两侧压力平衡失调的一个共同体征。常由颅内、眼内、眶内,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
4、巩膜水肿:巩膜水肿常见于巩膜炎。巩膜为一细胞与血管均少,大部由胶原组成的组织。其表面为球结膜及球筋膜所覆盖,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所以很少患病。据多数学者统计其发病率仅占眼病患者总数的0.5%左右。由于巩膜的基本成分的胶原性质,决定了其病理过程缓慢及所致的胶原紊乱难于修复。眼球是胶原的“窗口”,因此巩膜炎(scleritis)常是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眼部表现。
来源资料:《海军医学杂志》 2006年 第1期
泪腺囊肿病症中,泪腺窝内杏核状异常回声,边界清楚,眼球和肿大的泪腺之间可见透声裂隙,压缩性不明显。显示泪腺增大呈花瓣状结构,边界不整齐,内回声不均。同时可显示眼球筋膜囊水肿。A超显示病变内中高反射。
泪腺囊肿相关检查如下:
1.血液检查:急性期可以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的性质及程度。
2.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行泪腺组织活检,根据不同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可以确定泪腺的炎症类型。
3.B超:表现为泪腺窝内杏核状异常回声,边界清楚,眼球和肿大的泪腺之间可见透声裂隙,压缩性不明显。显示泪腺增大呈花瓣状结构,边界不整齐,内回声不均。同时可显示眼球筋膜囊水肿。A超显示病变内中高反射。
4.CT:横轴位和冠状CT显示泪腺扁平形肿大,突出眶缘,邻近眼外肌增厚。有时可合并眼环增厚。双侧发病临床并不少见,部分合并鼻窦炎症。
5.MRI:MRI显示眼球外侧泪腺肿大并包绕眼球,T1WI和T2WI均呈中信号,增强明显。由于病变邻近眼睑皮肤,增强MRI可显示周围软组织信号增强。
来源资料:《中华眼科杂志》 2005年 第10期
泪腺囊肿病症应用有针对性的消炎药,如衣原体所致即用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链球菌引起也应选择相应药物。
每天晨起或睡前,取坐位或站位。先闭目,同时两手掌相互快速摩擦揉搓,约半分钟手掌便感到发热发烫。此时,可迅速将双手掌按抚于双眼上,双眼此时会感到一股暖流。待暖流感不明显时, 可再重复做一次,共做14次。此法有通经活络,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泪腺肿大可以局部热敷,全身应用抗生素,如已成熟则切开排脓,睑部者由结膜切开,在眶部者则应由皮肤切开。
泪道扩探术,经过上述治疗,冲洗无脓性分泌物后,可试行扩探术同时鼻内滴用抗生素和麻黄碱液对于膜性阻塞或纤维蛋白性阻塞可望获效。探通2~3次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泪腺继发性感染,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能做好眼部保健。预防泪腺囊肿,要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避免过度视力疲劳。 用眼应以不觉疲倦为度,并注意正确的用眼姿势,距离、光源是否充足等。每用眼一小时左右,让眼放松一下,如闭眼养神、走动、望天空或远方等,使眼得到休息。尽量不要长时间在昏暗环境中阅读和工作。
来源资料:《眼科新进展》 2014年 第3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