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

  • 患病部位:头部,枕部
  • 所属科室:内科,神经内科
  • 细分症状: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减退
  • 相关疾病:颈椎病、椎管内病变、寰枕先天畸形、颅底凹陷症、枕大孔狭窄
  • 相关检查:颈椎CT检查、丁卡因试验、脑脊液检查、MRI检查、肌电图检查
  • 相关药品:索密痛、撒烈痛、卡马西平、创伤止痛片、维生素B、利多卡因
  • 相关症状:针刺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阵发性疼痛、持续疼痛

1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是枕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之一,枕神经痛一般为一侧或两侧后枕部或兼含项部的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查体可见大神经出口处(风池穴)有压痛、枕大神经分布区即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四川医学》 2003年 第8期

2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症状起因

  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是由多种疾病引起,常见引起本症的疾病有颈椎疾病、椎管内病变、寰枕部先天畸形以及枕下关节韧带损伤、寰椎前后弓骨折、寰枢推半脱位1颈肌损伤等均可造成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的发生。

  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的病因:

  (l)颈椎疾病:颈椎骨质增生是最常见的原因。少数可为颈椎结核、类风湿性脊椎炎或转移癌。

  (2)椎管内病变:上颈段脊髓肿瘤、抗大孔区肿瘤、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等。

  (3)寰枕部先天畸形:颅底凹陷症、枕大孔狭窄、寰枕融合、寰枢脱位、上颈椎椎体分隔不全(融合)、小脑扁桃体下疵等。

来源资料:《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 第7期

3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症状诊断/鉴别

  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的诊断可通过患者病史加以判断,病前常有受凉、感染或“落枕”史,急性或亚急性发病,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枕颈部刺痛、钻痛或跳痛。枕大神经支配的区域感觉过敏或减退,枕大神经出口处压痛明显,并可向同侧头顶部放射,少数病例尚有颈椎病或颈胸神经根炎症状。同时也要加强本症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的鉴别诊断:

  1、三叉神经痛

  多在40岁以后发病,女略多于男。疼痛部位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以第二、三支受累最多见,多为单侧,可局限于一支,亦可多支同时受累。疼痛区以上下唇外侧、鼻翼、口角、门齿轮、大齿、颊舌等最为敏感,轻微刺激即可诱发,故有“触发点”或“折机点”之称。疼痛性质为短暂的发作性剧痛,呈闪电、刀割、烧灼、撕裂样痛,严重者伴同侧面肌反射性抽搐,痛前无先兆。每次发作历时几秒至1-2min,突发骤止,间歇期完全正常,每日数次、数十次甚至数百次,呈慢性进行性加重,常常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很少自愈。疼痛常因洗漱、进餐、说话等诱发。因此患者怕疼痛发作而不愿意洗脸、刷牙、进食,故面部及口腔卫生较差,精神抑郁,面色憔悴;部分慢性患者可产生营养障碍,如面部局部皮肤粗糙,局部痛觉可有轻度减退。影像学检查有助除外其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等做出诊断。

  2、蝶腭神经节痛

  蝶腭神经节内有三种神经成分,分别为副交感神经根、交感神经根与感觉神经根。神经分布于眼眶、泪腺、蝶窦、筛房后部、上颌窦、鼻腔黏膜以及口腔上腭、上齿龈、咽部等处黏膜,支配该区黏膜的一般感觉、腺体分泌、泪腺分泌及上血管运动。

  蝶腭神经痛多发生于30-5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见。表现为病侧下半面部的发作性疼痛,疼痛位置较深而弥散,往往由鼻根部后方、眼以及上颌部开始,继而扩展到上腭、齿龈部、颧颞部乃至下颌、舌部甚至向同侧的顶枕部或颈肩部扩散,疼痛较剧烈如电击、刀割、针刺样或烧灼样难以忍受,常伴有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鼻黏膜充血、鼻塞、流涕、流涎等植物神经症状。情绪激动、强烈光线、巨大声响等刺激可诱发疼痛或使疼痛加剧。每次疼痛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到几小时甚至几日,呈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在月经期发作增加。间歇期长短不定,多表现正常,或几小时内仍遗留轻度钝痛及感觉异常,或几小时内仍遗留轻度钝痛及感觉异常。检查时多无明显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可有眼眶、鼻根及乳突部压痛;个别患者在发作期可显示患侧霍纳征、颞动脉波动增强或同侧面部肿胀及感觉过敏等,偶尔刺激中鼻甲后部黏膜可诱发疼痛。

  根据一侧下半面部深在而弥漫的发作性剧痛,并常伴有鼻塞、流涕、流泪等值物神经症状,结合下述辅助检查可确诊:1X线检查部分患者有鼻窦炎改变。2丁卡因试验阳性,即在蝶腭神经节处—上鼻甲后涂抹,几分钟后临床症状即可缓解。4蝶腭神经节封闭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等可诊断。

  3、翼管神经痛

  为发作性一侧鼻、面、眼眶、耳部及颈肩部疼痛,常伴有副鼻窦炎。多见于成年女性,表现为单侧发作性鼻、眼眶、耳及面部剧痛,可放射到头、颈、肩部,多夜间发作。常伴鼻窦炎症状。根据临床表现,用不着0.1%-0.3%丁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封闭蝶腭神经节有效,即可确诊。

来源资料:《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9年 第4期

4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症状检查

  出现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症状需要做以下检查,头、颈椎CT检查、X线检查、丁卡因试验、脑脊液检查、头、颈MRI检查、肌电图检查等等,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头,颈MRI可正常。肌电图。体征主要有枕大神经分布范围内(后枕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也可在持续痛基础上阵发性加剧。因颈部轻度外伤或增生性颈椎病引起者可加颈椎牵引治疗。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 第9期

5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治疗/预防

  如果患有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穴位注射、穴位按摩、针灸、中医理疗等。针灸可取穴风池、合谷、安眠Ⅱ、百会等施针。理疗是治疗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比较理想的物理疗法,但应由理疗科医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来选择和操作。

  1、药物治疗:枕神经痛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可服用止痛剂,常用的药物有索密痛、撒烈痛、卡马西平、创伤止痛片等,可缓解疼痛,缩短病程。为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精神负担,可同时服用一些镇静剂或安定类药物。此外,还可应用一些神经营养药,促进健康的恢复,如维生素B族药物。

  2、穴位注射:患者应攀椅背取坐位,头部稍前屈,固定在椅背上,操作者用拇指按压风池穴稍上找出痛点,然后常规消毒,配制药物,持注射器,针尖朝向上方,成45度角进针,深度可达骨膜,必要时移动方向,寻找针感。如有回血可退针重进,当有较好的针感后将药液缓慢注入,拔针后局部压迫片刻。1周1次,可取得满意疗效,通常2-3次可愈。

  3、穴位按摩:采用穴位按摩疗法,多于一侧或双侧风池穴,按摩150—300次,每日~3次,可减轻疼痛。为取得满意疗效,按摩前局部可涂些清凉油或风油精,通过按摩可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减少有害物质对局部的刺激和损害。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预防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措施:

  (1)病因防治:避免和预防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糖尿病、尿毒症、风湿热、中毒等原发性疾病,可减少枕神经痛的发病机会;其次是预防和避免引起枕神经痛的继发因素,如颈椎结核、颈椎病、肌纤维织炎、局部感染和外伤等。另外,为提高患者的防病能力,最好能够阅读或收听一些有关卫生健康的科普知识,这无疑是有益的。做到预防在先,胜于治疗。

  (2)减少枕部刺激:应避免使用高而硬的枕头,选择具备松软舒适的枕头,帽子不宜过紧,尽可能减少局部刺激,减少枕神经痛的诱发因素,如防止受凉、受潮和疲劳等。

来源资料:《光明中医》 2014年 第10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症状描述
2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症状起因
3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症状诊断/鉴别
4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症状检查
5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