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耳道或中耳出现炎症时,都可以出现耳道流脓的现象。中医把以耳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统称脓耳。耳道流脓是化脓性中耳炎的病象之一。但卡他性中耳炎或耳漏伴发了细菌感染时,外耳道亦可有流脓的表现。患者除听力减弱外,通常并无其他不适。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耳道流脓
耳道流脓应与以下疾病有关:
1.外耳疾病:
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疖、外耳道霉菌病,以及继发于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耵聍栓、外耳道异物的外耳道炎症。外耳道的良性(如乳头状瘤)及恶性肿瘤也可引起外耳道溢液。
2.中耳疾病:
大疱性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各种类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核、中耳癌等。
3.其他疾病:
如脑脊液耳漏、开口于外耳道的瘘管等。
来源资料:《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9年 第2期
耳道流脓的分型鉴别诊断:
1、单纯型:最常见,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临床特点为:耳道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均有残余鼓膜。鼓室粘膜粉红色或苍白,可轻度增厚。耳聋为传导性,一般不重。
2、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此型特点:耳道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传导性聋较重。
3、胆脂瘤型:胆脂瘤非真性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由于囊内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cholesteatoma)。
来源资料:《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年 第2期
耳道流脓的检查方法:
1、询问病史:外耳道炎和外耳道疖往往先有耳痛,然后出现溢液,耳痛剧烈,呈持续性,外耳道疖在脓液流出后耳痛减轻;如有耳痒而没有耳痛,多为外耳道湿疹;脑脊液耳漏多有头颅外伤或手术病史;先有耳痛、发热,后有外耳道流脓血,应考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间歇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的耳道流脓伴有听力下降,则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听力学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3、影像学检查:颞骨高分辨率CT是评价慢性化脓性病变性质及范围的有效工具。通过影像学检查,我们可以了解乳突的气化程度、听小骨的状态,中耳的各个部位及病变的范围。
来源资料:《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 第11期
耳道流脓的治疗方法:
如由外耳道炎引起的耳道流脓,可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镇静、止痛剂。慢性者可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类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涂敷,不宜涂得太厚。
如由中耳炎引起的耳道流脓,可选用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如急性期可用头孢拉定、氟嗪酸,小儿可用氨苄青霉素。或者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作短期治疗。
耳道流脓的预防措施:
1、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
2、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
3、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擤鼻涕不能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4、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5、积极防治感冒。
来源资料:《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06年 第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