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其中任一部位发生病变(如肿瘤、损伤、血管异常等)统称为脑干病变。脑干病变能否治愈或适当改善,需要根据患者病变的具体位置、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等综合考虑,不能一概而论。
脑干在人脑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3一12对颅神经核在脑干内,这些颅神经核发生的神经纤维都经过脑干,一些重要的长束(如:运动、感觉传导束)通过脑干。当脑干病变时,由于损伤的部位不同,可以出现相应地颅神经核及其神经根受损、运动感觉传路受损,故表现为病变侧颅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偏瘫,即所谓交叉性瘫痪,这是脑干病变的特点。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脑干病变
脑干位于脑的中心,其下为斜坡,背负大小脑,当外力作用于头部时,脑干除了可直接撞击于坚硬的斜坡骨质外,还可受到大脑和小脑的牵拉、扭转、挤压及冲击等致伤,其中以鞭索性、扭转性和枕后暴力对脑干的损伤最大。通常额部受伤时,可使脑干撞击于斜坡上;头侧方暴力作用使脑干嵌挫于同侧小脑幕切迹上,枕后受力使脑干直接撞击于斜坡和枕骨大孔上;扭转和牵拉运动致伤可使脑干受到大小脑的作用受伤。头部因突然仰俯运动所致鞭索性损伤中,延髓受损机会较多;双脚或臀部着力时枕骨发生凹陷骨折,则可直接损伤延髓;此外,当头部受击引起颅骨严重变形,通过脑室内脑脊液冲击波亦可造成中脑导水管周围或四脑室底的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的病理改变常为挫伤伴灶性出血和水肿,多见于中脑被盖区,脑桥及延髓被盖区次之,脑干受压移位、变形使血管断裂引起出血和软化等继发病变。
脑干病变的常见原因:
1、血管疾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发生脑干病变症状。
2、肿瘤:脑干的中脑部位发生肿瘤时,可出现进行性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麻痹。
3、外伤:头部受到打击后脑干撞在小脑幕裂孔的边缘或枕骨的斜坡上,或使沿脑干纵轴向下强烈移动而造成脑干的损伤。
4、炎症:脑干炎可出现脑干弥漫性水肿及脱鞘性改变,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轻度改变。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脑干病变
脑干病变的诊断鉴别:
脑占位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是指颅腔内一定空间被局灶性病变所占据,引起临床局灶性神经症状、体征和颅压增高,这种病变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也叫脑占位性病变。
脑干损害体征:脑干损伤后,除了有局部脑神经受损的表现外,意识障碍、运动感觉障碍的表现往往较重,而且还可有呼吸循环功能的衰竭,危及生命。
脑功能不全:是指由于某些病因所导致的大脑功能不能完全地发挥出来,或者说不能使机体实行正常的意识情绪活动,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脑干梗塞: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或动脉栓塞、痉挛、炎症导致管腔狭窄、缺血而引起的循环障碍。
脑干出血:头动有时头疼,头晕,出汗,严重情况下通常长时间昏迷。脑干出血大多发生在脑桥。CT表现为团状、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CT值为40~80HU;单发或多发(大多为单发);病变边缘清晰。若出血量大,可使脑干增粗,密度增高,桥池和环池变窄或消失,也可破入第四脑室,向上倒流,引起第三脑室和中脑导水管呈脑室铸形改变,体积膨胀,向前突破,可出现桥池、环池、鞍上池积血。少量出血时,要注意与后颅凹颅骨容积效应干扰相鉴别。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脑干病变
一、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多呈血性。
二、原发性脑干病变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指标:
1、波峰消失;
2、峰潜伏期或Ⅰ—Ⅲ波及Ⅲ—Ⅴ峰间期超过实验室平均值±3S;
3、两侧潜伏期差超过平均值±3S;
4、Ⅲ—Ⅴ/Ⅰ—Ⅲ>1;
5、双侧相应各波波幅差超过50%。
三、其他辅助检查:
1、颅骨X线平片。颅骨骨折发生率高,亦可根据骨折的部位,结合受伤机制推测脑干病变的情况。
2、颅脑CT、MRI扫描。原发性脑干病变表现为脑干肿大,有点片状密度增高区,脚间池、桥池,四叠体池及第四脑室受压或闭塞。继发性脑疝的脑干损伤除显示继发性病变的征象外,还可见脑干受压扭曲向对侧移位。MRI可显示脑干内小出血灶与挫裂伤,由于不受骨性伪影影响,显示较CT清楚。
3、颅内压监测。有助于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干病变,继发者可有颅内压明显升高,原发者升高不明显。
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为脑干听觉通路上的电生理活动,经大脑皮质传导至头皮的远场电位。它所反映的电生理活动一般不受其他外在病变的干扰,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脑干病变的平面及程度。
来源资料:《卒中与神经疾病》1999年 第5卷第2期
脑干病变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显微手术治疗、颞下经天幕入路、蚓体切开入路、小脑半球切开入路等。
术中监测:主要观察心血管参数变化,包括血压骤升、血压骤降、心率缓慢、心动过速和无变化的表现。可采取暂停手术操作或改变操作方式迅速纠正循环变化。
2、非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化疗和放疗。
脑干病变的病情重,目前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对于轻度脑干损伤的病人,可按脑挫裂伤治疗,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疗效,而对于重者,其死亡率很高,所以救治工作应仔细认真,要有长期的打算,且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密切注意防治各种并发症。
1、保护中枢神经系统,酌情采用冬眠疗法,降低脑代谢;积极抗脑水肿;使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物。
2、全身支持疗法,维持营养,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褥疮。加强护理,严密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意识障碍严重、呼吸功能紊乱的病人,早期实施气管切开至为必要,但气管切开后应加强护理,减少感染机会。
4、对于继发性脑干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去除病因。若拖延过久,则疗效不佳。
5、恢复期应着重于脑干功能的改善,可用苏醒药物,高压氧舱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防治并发症。
脑干病变的预防方法:
增强抵抗力,补锌可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牡蛎、生蚝、核桃、蛋黄等,也可适当服用蛋白锌类的补锌产品。注意定期的积极锻炼。
来源资料:《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10月 第4卷第10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