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裂多发生在冬天,由于冬天天气寒冷并且干燥,皮肤缺水就会引起脸部产生裂痕。常见于小孩子,部分室外工作的工人、农民由于没有采取好保护的措施,时间长了也会发生脸裂。引起脸裂的主要原因是脸部皮肤干燥,缺少水分,再加上冬天的气温低就更易引起脸裂。也可以见于洗脸次数过多和使用化妆品过频,从而导致的面部皮脂腺减少,而把皮肤暴漏导致的干裂开口等情况的。
脸裂也可能是由非冻结性冷伤引起,非冻结性冷伤又称冻疮,在我国一般发生于冬季和早春,在长江流域比北方多见。因为长江流域冬季虽然气候较高于北方,但比较潮湿,且防寒措施不及北方地区。儿童常不顾防寒,故患冻疮者常见。故壕足和浸渍足过去多发生于战时,前者是长时间站立在1~10℃的壕沟内所引起,后者是站在冷水中所引起。在平时这两种冷伤也可在某种施工、水田劳动或部队执勤等情况下发生。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脸裂
皮肤干燥脸裂的原因:随着年纪增长,皮肤保存水分的能力会下降,皮脂分泌亦会减少,使皮肤中的水份加速蒸发。皮肤的表面是由皮脂膜形成,可帮助肌肤维持适当的水份。一旦皮脂的分泌减少,就无法满足制造皮脂膜的需要,皮肤就会变得干燥裂口。
冷冽的寒冬下,皮脂和汗水的分泌都会急速减少,但由于空气太干了,使得皮肤的水份逐渐蒸发,皮肤的表面就变得更粗糙干裂,抵抗力也会减弱。
冻疮引起的脸裂的原因:是由于暴露于冰点以上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发生血管收缩和血流滞缓,影响细胞代谢。待局部得到常温后,血管扩张、充血且有渗出,反应较大者在表皮下有积液(水泡)。有的毛细血管甚至小动、静脉受损后发生血栓,而后引起一些组织坏死。
干燥综合征引起的脸裂的原因: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燥证”范畴,外感燥热毒邪,由表入里,损伤肺津,耗损胃液,终致肝肾阴亏;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火热伤津;或素体肝肾阴虚,复加汗、吐、下后津液伤亡,终致津伤血亏,燥证乃成。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脸裂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患者脸裂时脸部皮肤变红,面部的毛细血管会出现充血扩张的情况,皮肤表面出现干燥无光泽,有明显的裂痕,严重时有血丝渗出,也可以出现皮肤菲薄,弹指欲破的情况。
脸裂的鉴别诊断:
1、唇腭裂:唇裂是一种先天性畸形,俗称兔唇,主要表现为患儿出生后即可发现唇部有一裂隙。这种畸形的发生往往与遗传、孕妇再早期患病或用药有关。
2、唇干裂:嘴唇干裂多发生在秋冬季节,主要原因是秋冬气候干燥、风沙大,加上人体维生素B2、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造成的。预防措施为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可以适当使用护唇膏,切忌频繁舔嘴唇。
3、鼻裂:鼻裂通常为双侧或单侧鼻孔间有一凹沟,位于正中或偏左或右侧。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脸裂
脸裂的检查:
1、X线检查:需要借助X线检查(透视、拍片等)以明确关节损害的部位、类型、程度以及治疗后的对比等。合并感染者还应进行胸部透视,以了解具体情况。
2、皮肤活细胞检查:主要是查看皮肤活细胞属皮突整齐延长和下部增厚,真皮乳头延长及水肿,颗粒层消失,角化不全,MUNRO微脓肿状态。脸裂在表皮,对脸裂患者进行皮肤活体细胞检查可以得出脸裂患者的皮损类型适合使用什么样的外用药物进行治疗。
3、微量元素检查:微量元素是人体维持正常活动的重要的物质,微量元素一旦缺乏会使正常人体处在病态边缘。另外微量元素的水平也可看出人体是否处在非正常状态。
4、面神经检查:面神经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弯曲的面神经管,最后出茎乳孔离颅。面神经含:
(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主要支配表情肌。
(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
(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
(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
(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面神经检查(facial nerve examination)包括运动和味觉检查两部分。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脸裂
脸裂的治疗方法:
迅速脱离寒冷环境。应禁止走动,运送中要注意保温,切莫再次受冻。不要把患部直接烤火或一开始就用较热的热水浸泡,更不可用雪搓或冷水浸泡。可用比正常体温低 10 度(即 27℃)左右的温水进行淋浴,慢慢令全身状态回复正常温度。
脸裂的预防方法:
加强对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者的防冻教育。使其尽量减少体温散失,着装应宽松,保暖,尤其是肢端和耳鼻颊处,应注意保暖。鞋袜应保持干燥,手脚应保持干燥。在无法避免潮湿时,可外涂凡士林,以便预防。皮靴应较大而不紧,不透水。在潮湿地区,可于鞋外涂油或凡士林。此外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进食高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一旦发生冻伤,应尽早进行治疗。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脸裂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