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脑缺血

脑缺血

  • 患病部位:头部,颅脑
  • 所属科室:内科、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 细分症状:慢性脑缺血、急性脑缺血
  • 相关疾病:脑卒中、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病、脑梗塞
  • 相关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动脉造影检查
  • 相关药品:阿司匹林肠溶片、刺五加注射液、血塞通片、盐酸麻黄碱
  • 相关症状:心脏停搏、头昏、乏力、血压下降、抽搐、昏迷

1脑缺血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脑缺血是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瘫痪、失语的一种病症。由于临床上表现为可逆性突然发病,并且在24时内可完全恢复,故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亦称为"小中风"。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患者,男女比例为3.9∶1。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脑缺血

2脑缺血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引发脑缺血的危险因素:

  1、动脉粥样硬化,某些脑小动脉暂时性闭塞,当侧支循环及时建立、再通后,供血改善使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

  2、高血压病,引起脑血管痉挛,血流不畅,供血不足。

  3、微小血栓栓塞,经机体本身作用而消除,血循环再通,但可引起同一症状在复发时再现。

  4、血小板增多使血粘稠度高,血氧含量不足,以及贫血、心脏病、心肌炎均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高脂血症。

  6、糖尿病及并发症。

  7、过度用脑。

  8、情绪激动。

  9、寒冷(一般是40岁以上的人群会出现)。

  10、劳累(高龄人群)。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脑缺血

3脑缺血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慢性脑缺血的诊断依据:

  1、反复出现头晕、头重、头痛的症状,并且还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记不住新近发生的事)等情况发生。

  2、有高血压病史或有眼底动脉硬化病史。

  3、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正常的。

  4、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没有发现脑出血。

  5、检查显示脑动脉硬化、有闭塞或狭窄的改变。

  脑缺血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颈椎病:短暂的脑部后循环缺血(或称椎-基底动脉缺血)与颈椎病眩晕发作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但两者也有细微的区别。一般颈椎病发生眩晕多发生在颈部活动时,但是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就诊时医生会为病人做颈椎影像检查,只有发现在颈椎横突孔处有骨质增生,并压迫到了椎动脉,才能判断是颈椎病引发的头晕,否则就可能是椎-基底动脉本身的病变所致眩晕。椎-基底动脉缺血则多是血管腔内梗阻引起的,即使没有做颈部活动也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并且,椎-基底动脉缺血多发生在年龄偏大的人群,当老年人发生眩晕时要高度怀疑椎-基底动脉病变。

  2、脑出血:脑出血虽然说占脑血管病的20%,但是它的后果是相当的严重的。血液一旦离开血管到颅内,就不是一个正常的成分,同时出血以后,可以引起颅压增高,因为脑袋是硬壳,如果出血越积越多,到一定程度占据一定的空间,会引起颅压增高。脑出血也因为出血量的不同,出血部位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后果。出血量非常小,又不是在一个很重要的部位,也许保守治疗很快就好了,但如果出血量比较大,又在要害部位,可能很快就丧命。

来源地址:http://www.100md.com/html/DirDu/2006/02/28/29/18/79.htm

4脑缺血症状检查

  脑缺血的相关检查:

  1、脑血流的测定:脑血流量的测定为研究人脑在不同病理和生理条件下的功能指标提供客观指标,对研究脑循环药物的药理作用也有很大帮助。患者吸入某种放射性同位素,采用仪器装置有多探头功能测定装置带和电子计算机附属设备的照相机,测定脑血流量。

  2、CT灌注成像:最初由Miles在1991年首先提出,获得血流灌注参数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放射性核素显像脑灌注图像的数据处理技术。CT脑灌注成像能够为TIA患者提供有价值的除外脑细胞功能信息的单一脑血流动力学信息;能提供包括显示脑灌注异常的范围、估计侧支循环血流情况等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

  3、133Xe脑血流测定及显像:133Xenon(133Xe,氙-133)为脂溶性惰性气体,进入血循环后能自由通过正常血脑屏障,通过弥散方式被脑细胞摄取,继而迅速从脑组织清除,其在脑组织的清除率与rCBF成正相关,测定各区域脑组织133Xe的清除率,可以计算rCBF和CBF。

来源地址: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3/03/30/1454.htm

5脑缺血治疗/预防

  脑缺血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主要是遏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此类药物安全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常用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50~100毫克,1日3次。

  2、扩溶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及706代血浆具有扩溶、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

  3、抗凝治疗:若患者发作频繁,用其他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出血疾患禁忌者,可抗凝治疗。常用药物肝素、双香豆素等。如肝素可用超小剂量1500~2000μ加 5%~10%葡萄糖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必要时可重复应用,疗程间隔时间为1周,但在应用期间,要注意出血并发症。藻酸双脂钠是一种新型类肝素类药物,能使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相关抗原降低,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抗凝,溶栓,降脂降粘的作用。可口服或滴服,口服 50~100毫克,1日3次;静滴2~4毫克加10%葡萄糖500毫升,20~30滴/分,10天为1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4、扩血管治疗:可选用培他定、脑益嗪、西比灵、喜得镇、卡兰片等。常用剂量:培他定1 0毫克,每日3次;脑益嗪25毫克,每日3次;西比灵6毫克,每日两次;喜得镇3毫克,每日 次;卡兰片5毫克,1日3次,口服。

  二、手术治疗

  脑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证实有颅内动脉狭窄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中医治疗

  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一定作用,可选用。

  脑缺血的预防:

  1、为预防短时脑缺血发作,平时要积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精神愉快。

  2、降低血液粘稠度,调整血液的高凝状态,控制和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终止和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或推迟脑梗塞的发生。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避免过度操劳,保持情绪稳定,调整心态,增添生活情趣;还要注意定期复查血压、血脂、血糖等。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脑缺血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脑缺血症状描述
2脑缺血症状起因
3脑缺血症状诊断/鉴别
4脑缺血症状检查
5脑缺血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