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面容多见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是肝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肝病面容多表现为皮肤干枯、脸色发黑、灰暗,部分患者的面部及其它暴露部位的皮肤也可出现色素沉着,尤其是眼眶周围的色素沉着更为明显。肝病面容特点为面部皮肤色泽逐渐变暗,脸色发黑没有光泽弹性差,皮肤干燥、粗糙,甚至出现“古铜色”面容;有的患者眼圈周围灰暗尤其明显,有点像“熊猫眼”;有的患者颜面部或鼻尖部出现细小的毛细血管扩张,好像纤细的网络。
医学上将肝病患者颜面部出现的这些特征性的改变称为“肝病面容”,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
来源资料:《肝脏》 2014年 第9期
关于肝病面容产生的机理,目前尚未彻底清楚。有学者认为,慢性肝病患者体内的雌激素增加,使皮内的硫氢基对酪氨酸酶的遏制作用减弱,结果,酪氨酸酶使酪氨酸变成黑色素之量增多,沉积皮内,使皮肤变黑。还有学者认为,肝硬化患者的肾上腺机能减退,肾上腺髓质综合肾上腺素的功能降低,影响色素代谢,色素进入皮肤,使皮肤变黑。另外,肝硬化病人的交感神经遏制黑色素生成作用减弱,促使黑色素生成增多,进入皮肤,出现肝病面容。造成肝病面容的成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酒过量。增加了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使得肝出现病变,如酒精肝,肝硬化等。
二、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吃不卫生的东西或者饮食不规律。
三、过度劳累:因为过度的劳累,如繁重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使机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四、长期熬夜。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8小时,人应该从23点左右开始睡觉。
五、损害肝脏的药物。特别是一些中药,比较容易造成肝脏损害而一般人又不知道。
六、其他疾病。如果同时还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肝脏损害。
七、辐射。日本一项研究报告,辐射、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感染与发生HCC的风险独立相关,尤其是对于无HBV、HCV感染者,无论是否考虑饮酒、体质指数(BM1)或吸烟习惯等因素,辐射均是发生HCC的显著危险因素。
八、经常暴露于毒物或者化学品。如喷雾清洁剂、杀虫剂、涂料之下,或者长期处于吸烟环境中。
来源资料:《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5年 第2期
肝病面容多表现为皮肤干枯、脸色发黑、灰暗,部分患者的面部及其它暴露部位的皮肤也可出现色素沉着,尤其是眼眶周围的色素沉着更为明显。肝病面容特点为面部皮肤色泽逐渐变暗,脸色发黑没有光泽弹性差,皮肤干燥、粗糙,甚至出现“古铜色”面容;有的患者眼圈周围灰暗尤其明显,有点像“熊猫眼”;有的患者颜面部或鼻尖部出现细小的毛细血管扩张,好像纤细的网络。医学上将肝病患者颜面部出现的这些特征性的改变称为“肝病面容”,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其他生活因素也会导致面色发暗等现象,如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还有其他疾病导致的血氧含量降低造成的,比如说肺炎,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气喘,肺心病,便秘,腹痛腹泻都可以引起,还有肾病也常引起面色发黑,以及过度疲倦了也会引起。还有人天生皮肤就黑,切不可指着黑人说是肝病面容,闹出笑话。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 第4期
肝病面容患者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帮助确诊病情,必须以病史及体格检查所了解到的客观材料为依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从中提出几种诊断之可能,然后进一步考虑做哪些实检室检查来证实诊断。如进行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患者按要求卸下身上的检查禁忌物品,听医生的要求躺在仪器上,接受检查,得出影像后查找病理特征。
1、各部位增强扫描及腹部平扫患者,检查前,至少禁食4小时。
2、行腹部检查之患者,检查前1周内,不得作钡餐检查。
检查时要求:
1、请带全已作过的检查结果备用,如X光片、同位素、超声波、肝功能、甲胎等,以及曾作过的任何CT片及报告等。
2、增强检查患者必须行碘过敏实验,呈阴性者方可进行。行碘过敏实验前,必须全面了解CT增强检查须知,并经本人和家属签字后,作碘过敏实验。
来源资料:《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7年 第5期
如果日常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而且自己尚无其他明显异常表现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肝功和B超,以查明自己是否患有肝病。积极治疗原发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用药若不对症,就有可能加重病情。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品;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心情愉快时免疫力会增强。恢复肝功能,保护肝细胞和改善肝脏微循环,避免肝细胞的进一步坏死。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1年 第2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