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咀嚼不畅

咀嚼不畅

  • 患病部位:头部,口腔
  • 所属科室:五官科,口腔科、口腔正畸科
  • 细分症状:生理性咀嚼不畅、病理性咀嚼不畅
  • 相关疾病:咬肌间隙感染、小儿面部偏侧肥大综合征、颅底肿瘤
  • 相关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舌下神经检查、颌面部检查、颌面五官CT检查
  • 相关药品: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博来霉素
  • 相关症状:咀嚼肌痉挛、颌突畸形、咀嚼肌肥大、面肌抽搐、牙关紧闭

1咀嚼不畅症状描述

  咀嚼不畅常见于咀嚼肌肥大。是下颌角肥大的一种,下颌角明显肥大,外翻,“国字脸”或“梯形脸”。下颌角突出,两侧不对称。面部上下宽度比例不协调,两下颌角间距过宽。所以咬肌肥大的发生一般又认为与人咀嚼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中经常吃硬的食物或有吃零食、吃口香糖习惯有关。也有人认为咬肌肥大与遗传因素有关,事实上从临床上看确有家族性咬肌肥大的现象。咬肌肥大多伴有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翻等情况发生。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4年 第3期

2咀嚼不畅症状起因

  当局部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后,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毒素在局部产生后,通过运动终板吸收,沿神经纤维间隙至脊髓前角神经细胞,上达脑干,也可经淋巴吸收,通过血流到达中枢神经。毒素能与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工苷脂结合,封闭了脊髓抑制性突触末端,阻止释放抑制冲动的传递介质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从而破坏上下神经原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超反射反应(兴奋性异常增高)和横纹肌痉挛,导致患者出现咀嚼不畅的现象。

  1.人体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等,所以咬肌肥大的发生一般又认为与人咀嚼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中经常吃硬的食物或有吃零食、吃口香糖习惯有关。

  2.咬肌肥大与遗传因素有关,事实上从临床上看确有家族性咬肌肥大的现象。

  3.咬肌肥大的原因多伴有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翻等情况发生,所以临床上又将咬肌肥大称为下颌角肥大或咬肌良性肥大。

来源资料:《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0年 第3期

3咀嚼不畅症状诊断/鉴别

  颌突畸形造成的咀嚼不畅:双突颌畸形,又称为双颌前突,尖(鸟)嘴畸形表现为开唇露齿,无法自然闭嘴,上下前牙突出,可有骨性或非骨性前突,不管牙如何前突,颌关系往往尚良好。由于牙的前突,长期之后唇的功能减弱,无法关闭口腔,前突的牙外露,但唇红显得较厚并有外翻。

  面肌抽搐造成的咀嚼不畅: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其常见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面肌抽搐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起病,女性较多。病起时,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抽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

来源资料:《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2年 第4期

4咀嚼不畅症状检查

  咀嚼不畅的检查:嚼肌下颌角良性肥大是东方人群中常见的颜面畸形。这类人群的面型常呈“风”字形、“用”字形。面下1/3明显宽大。重度者下颌角向后、向下突出,有的伴有面下1/3短小。患者咬合时可见或触及明显肥厚隆起的嚼肌条索。大多数为双侧发病,少数为单侧。双侧者亦常见左右不对称,而单侧者不对称则非常明显。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

  (一)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常规、血液生化、尿液常规等,但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发现。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可发现尖齿过大等异常。

  2、脑电图、心电图检查:部分患者可见异常。

  3、MRI检查:必要时可做MRI,明确病变范围,可为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来源资料:《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3年 第5期

5咀嚼不畅治疗/预防

  咀嚼不畅的治疗:先用热毛巾熬在咀嚼肌的地方5分钟让肌肉放松,用食指和中指的关节部放在咀嚼肌的地方向前打圈按摩,脸会感觉酸酸,只要坚持就会有效果的,临床上常用注射肉毒素的方式来治疗肥大的咬肌,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神经营养作用使咬肌萎缩、变小,从而达到瘦脸目的,不过这种方法并不是永久性的。

  咀嚼不畅的预防:备孕的夫妻应该调整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因素所导致胎儿先天的疾病;孩子应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可能造成疾病的因素。

来源资料:《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3年 第2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咀嚼不畅症状描述
2咀嚼不畅症状起因
3咀嚼不畅症状诊断/鉴别
4咀嚼不畅症状检查
5咀嚼不畅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