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阻,又称脑梗死、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 第1期
引起脑梗阻的病因是由于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栓塞性脑梗死占脑梗死的15%-20%。只要产生栓子的病因不消除,脑梗阻就有反复发病的可能。2/3的复发均发生在第1次发病后的1年之内。
心源性疾病(50%):
占60%~75%, 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颤动,栓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房粘液瘤,心脏手术,心脏导管,二尖瓣脱垂和钙化,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静脉反常栓子)等。
非心源性疾病(5%):
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肺静脉血栓或凝块,骨折或手术时脂肪栓和气栓,血管内治疗时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等,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女性多见),肺感染,败血症,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等可引起脑栓塞。
栓子来源不明的栓子(30%):
约30%的脑栓塞。
来源资料:《河北医药》 2009年 第20期
脑梗阻是由于脑组织受损严重,急性期的死亡率为5%-15%。存活的患者中,致残率约为50%。脑梗阻可借助颅脑CT检查、颅脑MRI检查、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等进行诊断。脑梗阻的预后较差,决定于梗死的部位、救治时间、范围大小及合并症或并发症的轻重等诸因素。因而脑梗阻的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很重要,由于脑梗阻的一些症状与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类似,但治疗方法有时却完全相反,因而更要加强脑梗阻的鉴别诊断。
脑梗阻的鉴别诊断:
1.脑出血:多在活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数有高血压病史而且血压波动较大,起病急,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较多见,脑CT扫描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2.脑肿瘤:缓慢进展型脑梗死,注意与脑肿瘤鉴别,原发脑肿瘤发病缓慢,脑转移肿瘤发病有时与急性脑血管病相似,应及时做脑CT扫描,如果脑肿瘤与脑梗死不能鉴别,最好做脑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来源资料:《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 第1期
脑梗阻是中老年常见病,该病属中医学卒中(中风)、类中风、偏枯、半身不遂等范畴。的准确检查诊断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检查项目有CT检查、MRI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检查、颈动脉彩色B超、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等。
脑梗阻的常见检查项目:
(1)CT检查: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较大的梗死灶可使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移位,但脑梗阻起病4。6小时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小于5mm的梗死灶,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出血性梗死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区内有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与脑血肿的不同点为:低密度区较宽广及出血灶呈散在小片状。
(2)MRI检查:MRI对脑梗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表现为Tl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
(3)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检查。胸片应作为常规以排除癌栓,并可作为以后是否发生吸人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4)特殊检查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色B超、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无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来源资料:《吉林医学信息》 2002年 第4期
脑梗阻的治疗分为康复期治疗、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急性期治疗很关键,主要重视超早期(在6小时内)和急性期的处理。同时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大差别。临床常用于脑梗阻的有血栓心脉宁片,复方丹参滴丸,灯盏花注射液,七叶皂苷钠,东菱克栓酶等等好多种,大部分都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另外可以做做高压氧治疗,对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有确定的效果。
脑梗阻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可及时给予高渗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等治疗。亦可酌情给予脑细胞活化剂。脱水剂的应用时间,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经过1~2周治疗后,若病人意识障碍消失,颅内压已恢复正常,可给予血管扩张剂及活血化瘀药物。
2、血管扩张药及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一定要掌握用药时机,不能盲目使用,不能使用过早,否则,将会产生“盗血综合征”,使病情加重。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控制血压,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3、高压氧治疗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阻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4、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生。
来源资料:《河北医药》 2009年 第20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