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面部抽搐

面部抽搐

  • 患病部位:头部,肌肉
  • 所属科室:外科,神经外科
  • 细分症状:原发性面部抽搐、继发性面部抽搐
  • 相关疾病:面瘫、脑脊液漏、空气栓塞、意识障碍、头痛、脑疝
  • 相关检查:肌电图检查、脑CT检查、血管造影检查、血常规检查
  • 相关药品:甲钴胺胶囊、甲钴胺片、氯唑沙宗片、苯丙氨酯片
  • 相关症状:进食流泪、耳鸣、抽搐、面肌抽搐、紧张、痛性脸抽搐

1面部抽搐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面部抽搐又称面肌抽搐或半侧颜面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神经系统检查除轻度面瘫外,无其他异常。原发性面部抽搐的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地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 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延长可达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年 第11期

2面部抽搐症状起因

  面部抽搐的发病原因:面部抽搐病因不明,面部抽搐的异常神经冲动可能是面神经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的结果,这些刺激可能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硬化性扩张或动脉瘤的压迫,1967年Jannette提出面神经根部受到微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若将微血管牵开,可使面肌痉挛解除,小脑后下动脉或其分支的压迫占60%,小脑前下动脉及椎动脉分支的压迫各占20%~30%,其他原因不到1%,如小脑脑桥角肿瘤,炎症,面神经炎后脱髓鞘变性,静脉压迫等引起。

  面部抽搐的发病机制:多数面部抽搐病人为小脑脑桥角部血管压迫所致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异常动脉血管压迫都在面神经根部5mm以内,面神经因反复受动脉搏动刺激,导致神经纤维受压,受压部位的髓鞘发生萎缩变性,传出,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流发生短路现象,跨神经元退变,中枢失去对兴奋的整合功能,当电兴奋叠加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一种爆发式下传,引起面肌痉挛,压迫血管常见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多根血管襻状(复合性),椎动脉,无名动脉及静脉。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 第2期

3面部抽搐症状诊断/鉴别

  1.继发性面部抽搐:小脑脑桥角肿瘤或炎症,脑桥肿瘤,脑干脑炎,延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颅脑损伤均可出现面部抽搐,但往往伴有其他脑神经或椎体束受损的表现,如同侧的面痛及面部感觉减退,听力障碍,对侧或四肢肌力减退等,而面部抽搐仅仅是症状之一,所以不难鉴别。

  2.癫痫:面肌局限性抽搐亦可能是部分性运动性癫痫,但其抽搐幅度较大,并往往累及颈,上肢甚或偏侧肢体,或出现典型的按大脑皮质运动区顺序扩散的Jackson发作,脑电图上可见有癫痫波发放,仅仅局限于面部肌肉抽搐的癫痫罕见。

  3.癔症性眼睑痉挛:常见于中年以上女性病人,多系两侧性,仅仅局限于眼睑肌的痉挛,而颜面下部的面肌则并不累及。

  4.习惯性面部抽搐: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为短暂的强迫性面肌运动,常为两侧性,癔症性眼睑痉挛与习惯性面肌抽搐的肌电图与脑电图均属正常,在抽搐时,肌电图上出现的肌收缩波与主动运动时所产生的一样。

  5.三叉神经痛:为面部阵发性短暂的剧烈疼痛,疼痛严重时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虽然原发性面肌抽搐发展至严重时,抽搐时间较久亦可引起面部疼痛,但其疼痛程度没有三叉神经痛那样剧烈。

  6.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可有面肌的不自主抽动,但均为两侧性的,且均伴有四肢类似的不自主运动。

来源资料:《江苏医药》 2010年 第20期

4面部抽搐症状检查

  面部抽搐患者的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较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肌电图检查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特征是:

  ①阵发高频率脉冲(每秒150~400个);

  ②每秒5~20次的节律性或不规则的重复发放,每次发放包括2~12个脉冲;

  ③在所有的面肌中脉冲是同步的;

  ④逆向性刺激面神经则引起典型发放。

来源资料:《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年 第11期

5面部抽搐治疗/预防

  面部抽搐的乙醇注射法:用不同浓度直至无水乙醇注射于面神经干可暂时中断面神经的传导功能,使面肌抽搐解除。注射后面神经功能传导障碍,面肌立即出现瘫痪或不全瘫痪,此种面肌麻痹在数月内可以恢复。疗效维持时间较短,大部分病人于6个月左右复发,需再次注射治疗。该方法目前已较少采用。

  面部抽搐如不给予治疗,一般不会自然好转,面肌抽搐逐渐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严重影响病人的心身健康。部分病人数年后可出现患侧面肌麻痹。648例面肌痉挛的患者经微血管减压手术后5年随访率92%,10年随访率88%。术后1个月内的早期疗效完全缓解86%,部分缓解5%,无效9%。10年后的效果,完全缓解79%,部分缓解5%,无效16%。对于早期无效的病例行早期再次手术,同样可获得长期的完全缓解。

  面部抽搐的预防:面部抽搐病程长,反复发作易影响日常生活,因而病人易产生焦虑紧张、自卑等心理。要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态度,消除紧张不良情绪树立治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患者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情绪,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诱发。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 第2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面部抽搐症状描述
2面部抽搐症状起因
3面部抽搐症状诊断/鉴别
4面部抽搐症状检查
5面部抽搐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