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

  • 患病部位:头部,颅脑
  • 所属科室:外科,神经外科
  • 细分症状:遗传因素型小儿脑性瘫痪、产时因素型小儿脑性瘫痪
  • 相关疾病:小儿脊髓性肌萎缩、痉挛性脑瘫、进行性延髓麻痹
  • 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脑电图检查、脑CT检查、颅脑CT检查
  • 相关药品:巴氯芬片、肌氨肽苷注射液、丹曲林钠胶囊
  • 相关症状:脑沟变宽、婴儿痉挛症、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

1小儿脑性瘫痪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在出生前后较差个月内由多种原因不说引起的脑损害所导致的中枢性的多种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及反射异常。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及听觉障碍等。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中华儿科杂志》 2001年 第10期

2小儿脑性瘫痪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很多,既可发生于出生时,也可发生在出生前或生后新生儿期。有时为多种因素所造成,约有1/3的病例,虽经追查,仍未能找到病因。多年来一直认为脑瘫的主要病因是由于早产、产伤、围生期窒息及核黄疸等,但存在这些病因的患儿并非全部发生脑瘫。故只能将这些因素视为有可能发生脑瘫的危险因素。Vojta曾列出40余种可能发生脑瘫的危险因素,几乎包括了围生期及新生儿期所有异常情况。近年国内外对脑瘫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许多研究。如美国围生协会曾对45万名小儿自其母妊娠期直至出生后7岁进行了前瞻性的系统研究随访,显示脑瘫患病率为4‰活婴,同时发现出生窒息并非脑瘫的常见病因,多数高危妊娠所娩出的小儿神经系统均正常。其他国家对痉挛性脑瘫进行的病因研究也表明,仅有不到10%的脑瘫患儿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窒息。同时也有较多研究证明,近半数脑瘫发生在存活的高危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因此,近年认为对脑瘫病因学的研究转入胚胎发育生物学领域。

  对受孕前后与孕母相关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疾病因素如妊娠早期绒毛膜、羊膜及胎盘炎症、双胎等多因素的探讨;对于这些因素所致的胚胎发育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脑室周围白质营养不良等多方面的研究。认为这些胚胎早期发育中的异常很可能是造成早产,围生期缺血缺氧的重要原因,而且是高危新生儿存活者以后发生脑瘫的重要基础。这些研究为脑瘫发病原因及今后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途径。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6年 第2期

3小儿脑性瘫痪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小儿脑性瘫痪与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障碍相鉴别。

  1.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有家族史,儿童期起病,进展缓慢,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可有弓形足畸形。

  2.复杂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情进展较快,可有上述双下肢锥体束征、视神经萎缩、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如Behr综合征。

  3.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也称Louis-Barr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呈进行性病程,除共济失调、锥体外系症状外,可有眼结膜毛细血管扩张、甲胎蛋白显著增高等特征性表现,免疫功能低下常并发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4.颅内占位性病变:如头痛、呕吐及视盘水肿等颅压增高症,可有定位体征,CT/MRI可鉴别;脑炎后遗症有脑炎史,智力减退、易激惹、兴奋、躁动及痫性发作等。

  5.婴儿肌营养不良、糖原贮积病等:可有进行性肌萎缩和肌无力,进行性肌萎缩伴舌体肥大、肝脾及心脏增大应考虑糖原贮积病。

  6.智力低下:本病常有运动发育落后,动作不协调、不灵活,原始反射、调正反应异常,在婴儿早期易被误诊为脑瘫,但其智力落后的症状较为突出,肌张力基本正常,无姿势异常。

  7.运动发育迟缓:有些小儿的运动发育稍比正常同龄儿落后,特别是早产儿。但其不伴异常的肌张力和姿势反射,无异常的运动模式,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反射。运动发育落后的症状随小儿年龄增长和着重运动训练后,可在短期内使症状消失。

  8.先天性肌弛缓:患儿出生后即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肌无力、深腱反射低下或消失。平时常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本病有时被误诊为张力低下型脑瘫,但脑瘫腱反射一般能引出。

  9.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婴儿型脊髓肌萎缩症于婴儿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因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10.先天性韧带松弛症:本病主要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尤其是独自行走延缓,走不稳,易摔倒,上下楼费力。有时误诊为脑瘫,但本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可过度伸展、屈曲、内旋或外旋,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不伴有智力低下或惊厥,有的患儿有家族史。随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好转。

来源资料:《中华医学杂志》 2001年 第20期

4小儿脑性瘫痪症状检查

  小儿脑性瘫痪主要有早期表现和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两种。(1)早期表现:①精神症状:过度激惹,经常持续哭闹,很难入睡,对突然出现的声响及体位改变反应剧烈,全身抖动,哭叫似惊吓状。②喂养困难:表现为吸吮及吞咽不协调,体重增长缓慢。③护理困难:穿衣时很难将手臂伸入袖内,换尿布时难以将大腿分开,洗澡时脚刚触及浴盆边缘或水面时,婴儿背部立即僵硬呈弓形,并伴有哭闹。

  (2)运动功能障碍均表现为:①运动发育落后:包括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迟缓,主动运动减少。②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亢进,肌强直,肌张力低下及肌张力不协调。③姿势异常:静止时姿势如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活动时姿势异常如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痉挛性截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④反射异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延缓出现以及Vojta姿势反射样式异常,Vojta姿势反射包括牵拉反射,抬躯反射,Collin水平及垂直反射,立位和倒位及斜位悬垂反射。

  实验室检查:

  1.新生儿常规血尿便检查,生化电解质检查。

  2.母亲与新生儿血型检查,胆红素定性试验,血清总胆红素定量。

  3.高龄产妇产前羊水基因,染色体,免疫学检查。

  辅助检查:

  1.脑电图:伴惊厥发作的患儿脑电图可见尖波,棘波,尖慢综合波;部分无惊厥发作患儿亦可出现癫痫样放电;个别患儿可有两侧波幅不对称。

  2.脑CT检查:可见有脑萎缩,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多发性脑软化灶及多囊性软化,可伴有先天性脑穿孔畸形,透明隔发育不良,囊肿,脑室扩大等,CT检查帮助探讨脑瘫的病因。

来源资料:《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年 第8期

5小儿脑性瘫痪治疗/预防

  小儿脑性瘫痪主要以药物、康复、手术三位一体为治疗原则。

  1.康复理疗

  (1)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主要训练粗大运动,特别是下肢的功能,利用机械、物理手段改善残存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常用:①波巴斯(Bobath)法(又称神经发育治疗法):阻止异常的姿势反射活动,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射产生,发展正常的运动能力和自动反应能力。②伏易得(Vojta)法:通过刺激脑瘫患儿身体的一定部位,使患儿产生翻身和匍匐爬行两种反射运动模式,最终使这些反射运动变为主动运动,这些匍匐爬行视为人体所有协调运动的先导。③派托(Peto)法:集体训练的引导法,把生理条件相似的患儿放在一起,包括粗动作训练、感觉运动、自助技能训练和特殊教育。

  (2)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眼手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以提高日后的职业工作能力。

  (3)语言治疗(speech therapy,ST):包括发音训练、咀嚼吞咽功能训练。对于语言功能障碍要争取在语言发育关键期前进行。个例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视觉障碍及时纠正,听力障碍尽早配备助听器。

  (4)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水疗等,特别是在水中能产生更多的自主运动,肌张力得到改善,并增加患儿学习自信心。必要时配备合适的矫形器。

  (5)祖国医学:应用针灸、推拿、按摩等进行康复治疗。

  2. 药物:

  ( 1) 西药: 脑活素、胞二磷胆碱, A型肉毒毒素, 脑苷肌肽, 巴氯酚、安定、丹曲林钠( 由于镇静的不良反应, 依从性不好, 停药后反跳, 近年已较少使用) 。( 2) 中药: 六味地黄丸等。

  3.手术: 腱膜松解术,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 Hoke跟腱腱滑动延长术, 股直肌远端转移术等。

  其他:

  1.外科矫形 适用于步态趋于成熟的小儿(6~10岁)进行。主要适应证为痉挛性脑瘫患儿,目的在于矫正畸形、改善肌张力、改善肢体平衡。手术包括肌腱手术、神经手术、骨关节手术等。

  2.家庭教育 提倡家庭成员的参与康复治疗。应加强患儿父母教育,学习功能训练手法及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方法;全面关心患儿,注意合理营养和护理。

  针对脑瘫病因可发生在出生前,围生期及出生后,预防措施应贯穿始终,重点预防措施:①孕期宫内感染;②早产;③多次妊娠;④低出生体重;⑤出生时或新生儿严重缺氧、惊厥、高胆红素血症及脑出血等。

  另外小儿脑性瘫痪的预防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1.首先是孩子出生前。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1)大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2)近亲结婚;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史;4)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它遗传病史。如果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应尽早终止妊娠。

  2.是出生时,即分娩过程中。因分娩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预防早产、难产。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理。

  3.加强妊娠早期保健,可以避免各种有害因素对胚胎发育的损害;进一步提高产科技术,减少产伤、窒息造成的脑缺血缺氧性损害。此外,加强新生儿护理及疾病 ,如新生儿低血糖、酸中毒、黄疸、严重感染等的防治。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

来源资料:《中国针灸》 1999年 第11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小儿脑性瘫痪症状描述
2小儿脑性瘫痪症状起因
3小儿脑性瘫痪症状诊断/鉴别
4小儿脑性瘫痪症状检查
5小儿脑性瘫痪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