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精囊增大

精囊增大

  • 患病部位:男性生殖,精囊
  • 所属科室:外科、男科,泌尿外科
  • 细分症状:尿道逆行感染性精囊增大、前列腺感染精囊增大
  • 相关疾病:精瘀证、精囊恶性肿瘤、精囊囊肿、淋病合并症精囊炎
  • 相关检查:微丝蚴检查、螺旋CT检查、脾显像检查、精液肉毒碱检查
  • 相关药品: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十六味马蔺子丸、乳癖消片、乳康软胶囊
  • 相关症状:尿频、尿痛、尿急、尿道烧灼感、精囊增大、腹部不适、乏力

1精囊增大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精囊又称精囊腺,为男性生殖器的附属腺。精囊产生黏液,为精子提供载体和营养物质,有利于精子的运送和贮存。精囊增大一般多见于精囊炎。精囊炎是由大肠杆菌等引起邻近器官前列腺等有感染或任何情况下导致前列腺、精囊充血时,细菌侵及精囊,诱发的炎症,从而引起以血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精囊炎分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精囊炎两大类,前者包括急性精囊炎和慢性精囊炎,后者包括精囊结核和淋菌性精囊炎等。其中非特异性慢性精囊炎最为常见。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黑龙江医学》2014年第6期

2精囊增大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精囊增大的发病原因也就是精囊感染,其途径有以下几种:①经尿道逆行感染,最为多见;②前列腺感染蔓延;③经输精管感染;④经血行及淋巴感染。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大肠埃希杆菌及类白喉棒状杆菌;亦可由滴虫、结核分枝杆菌和淋病奈瑟菌引起。

    精囊增大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精囊解剖位置上的特殊性,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囊炎与前列腺炎关系密切,往往相继或同时发生,并且与泌尿生殖系统其他器官的炎症相关连。精囊由于组织结构上的特点,即精囊管蜿蜒盘曲和黏膜皱褶多,容易引流不畅,病菌不易被彻底消灭;果糖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急性精囊炎未彻底治疗,可以迁延成慢性精囊炎;亦可因经常性兴奋或手淫过频,引起前列腺、精囊慢性充血水肿,继发感染而引起慢性精囊炎。

来源资料:《中国男科学杂志》2005年第2期

3精囊增大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精囊增大的鉴别诊断:1、精囊结核:主要表现为排尿不适,下腹、会阴疼痛及血精。但直肠指检时,精囊结核患者可扪及前列腺、精囊内有浸润性硬结,多伴有附睾结核结节。前列腺精囊液或精液结核杆菌涂片或培养可以发现结核杆菌,PCR聚合酶链反应结核试验阳性;2、精索增粗肿胀:精索增粗肿胀是精索炎的症状之一;3、阴囊肿大:阴囊肿大是指阴囊皮肤及其内含物(鞘膜、睾丸、附睾和精索)有病变,或腹腔内容物(腹水、内脏)等下降进人阴囊,致使阴囊体积增大。阴囊壁或鞘膜、睾丸、附睾和精索等阴囊内含物,因急、慢性炎症、寄生虫侵入、本身器质性改变,肿瘤等均可使阴囊出现病理性肿胀,或炎性渗出增加,出现水肿积液。若出生后腹膜鞘状突不闭合或未完全闭合,则腹腔内容物可麻阴囊。临床上经询问病史和局部触诊、透光试验等物理检查可确定阴囊肿大的部位和性质,作出正确的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应考虑精囊炎的可能,需与前列腺炎鉴别。精液检查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诊断为细菌性精囊炎。

  1.急性精囊炎

  (1)经血循感染者可有畏寒、发热、全身疼痛及下腹疼痛症状。经尿道逆行感染者有尿频、尿急、尿痛、会阴及直肠疼痛症状。

  (2)直肠指检可触及精囊增大,触痛明显,脓肿形成者可有波动感。

  2.慢性精囊炎

  (1)血精:这常常是慢性精囊炎的特征。精液外观呈粉红色、暗红色或咖啡色,少数伴有陈旧性屑状血块,血精常不易自止,多迁延数月。大多数患者无射精痛。

  (2)性功能障碍:多因惧怕血精而避免性交,时间较长者常有性欲减退、频发遗精、早泄。

  (3)尿路症状: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尿路刺激症状,多诉有会阴及下腹部不适,部分患者有尿道烧灼感,排精后初血尿。

  (4)神经系统症状:因害怕血精对自己及配偶健康的影响,担心影响生育,故思想负担较重,患者常感头昏、乏力,病程长者尤为明显。

  (5)直肠指检:对肥胖者精囊往往触诊不清,部分患者可及双侧精囊质地稍硬,增大和压痛,周围粘连时精囊界限不清。

来源资料:《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第21期

4精囊增大症状检查

    精囊增大精一般多见于精囊炎,精囊炎的的检查方法有:

  1.精液检查:(1)细菌培养 仅作精液细胞学检查或细菌培养,即使有阳性结果,也不能肯定是精囊炎,但如果前列腺按摩液培养无菌而精液内有大量细菌或与前列腺液细菌不同,则可诊断为细菌性精囊炎,精道造影时用回抽获得的精道内液体或通过精囊灌注后取中段尿培养价值更大;(2)精浆果糖测定 正常值为0.87~3.95g/L,长期慢性精囊炎可引起果糖含量降低甚至阴性。

  2.经直肠B超检查:病程较短者见精囊增大,呈梭形,其远端可呈椭圆形,囊壁粗糙并增厚,囊内为较密集的细小点状回声紊乱,病程长达数年者可见精囊缩小;

  3.CT:不能显示精囊内形态,炎症阻塞射精管时CT可显示管腔扩张,部分表现为不均匀的低密度囊状扩张,慢性炎症致精囊纤维化,可见精囊变小。

  4.精囊造影:目前主要通过经阴囊皮肤直接穿刺输精管行精道造影,在动态精道造影及精道造影即时片和延长片上可见到:(1)渗出:以壶腹部多见,其周围有云雾状改变,管内显示模糊,或因炎症渗出滞留于管腔使显影不满意。(2)狭窄:因部位不同而引起不同表现,壶腹部狭窄时可引起输精管扩张;精囊管狭窄可使近底部的精囊管不显影,而延迟摄片才能显示出近底部的精囊管;射精管狭窄可见该侧精路扩张,排空延迟。(3)扩张:可以是炎症的直接表现或梗阻后扩张,前者多呈局限性囊状扩张,类似囊肿;后者多见均匀性扩张或合并局限性囊状扩张。(4)闭锁:精囊管闭锁则该侧精囊不显影,射精管闭锁时,除患侧精路呈扩张性改变外,造影剂不能进入后尿道和膀胱,停止注射后可见造影剂及精囊内容物反流至注射器内,延迟摄片,有时16天以上仍可见造影剂滞留于精道内。(5)挛缩:是慢性精囊炎的晚期改变,壶腹部,精囊,射精管均萎缩,管腔狭小,管壁僵硬。上述改变可同时或分别出现,两侧精囊大多为对称性改变,少数可不对称,尤其狭窄引起的梗阻后改变常不对称。

  5.尿道镜检查:可见精阜呈炎性改变,有时表面呈颗粒状,肉芽肿样增生,并可见到有脓性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由射精管口流出。

来源资料:《中外医疗》2014年第4期

5精囊增大治疗/预防

  精囊并不是贮存精液的器官,而是男性生殖器的附属腺体。为一对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位于膀胱底的后方,输精管壶腹的外侧。形状为上宽下窄,前后稍扁,表面凹凸不平,上端游离,较膨大为精囊底,下端细直,为其排泄管。因为精囊的结构特点,发生炎症后,引流不畅,细菌侵入后易祸根常留,很难彻底治愈。为了防止精囊炎迁延不愈,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精囊炎,都应彻底治疗。且应该指出,精囊炎,尤其慢性精囊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易致病程迁延,治病应持之以恒,切不可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放任病情发展,延误治疗,造成继发性不育等并发症,以致遗恨终生。精囊增大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1)对病程长、有神经系统症状或因有血精而思想负担重者,应做好病情解释,消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2)热水坐浴:1~2次/d,水温在40℃左右。

  (3)理疗:主要有会阴部或直肠离子导入、超短波、微波照射等,1次/d,10~15次为1疗程。

  2.全身治疗

  (1)抗生素:急性精囊炎选用敏感、足量、有效广谱抗生素控制炎症。对慢性精囊炎因常合并有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故宜选用脂溶性药物,其与血浆蛋白 结合后易弥散至前列腺及精囊分泌液中。常用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罗红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等,疗程一般为1~3个月。如精囊液细菌培养阳性则按药物敏感 试验选用。

  (2)止血剂:对血精颜色较红者,可选用酚磺乙胺、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等。

  (3)己烯雌酚:1mg,1次/d,14天为1疗程,可减轻精囊腺的充血水肿。5α-还原酶抑制药;保列治5mg,1次/d;或爱普列特5mg,2次/d。对顽固性血精者效果较好,每疗程1~3个月。

  (4)中药治疗:知柏地黄丸、四妙丸、归脾丸等,功效为凉血止血、健脾固肾,有一定疗效。

  二、其他疗法:

  (1)精囊内药物注射:对难以治愈的慢性精囊炎,可通过经皮穿刺输精管后留置细塑料管,或在经直肠B超引导下经会阴穿刺精囊置入直径为0.7mm硬 膜外导管(置管时可抽取精囊液化验及细菌学检查),以庆大霉素8万~16万U、先锋V 2.0g或敏感抗生素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24h内持续滴注,7天为1疗程,有报道治愈率达85%~93.9%,但应注意无菌操作及留置导管的管 理,避免感染。

  (2)对精道造影证实有射精管狭窄导致精囊液排泄不畅者,可经尿道行射精管口切开;双侧者可经尿道行精阜电切术,此时配合经直肠精囊按摩,可见脓性或血性精囊液流出。对精阜息肉并影响同侧射精管口排精者,亦应行经尿道电切。

  精囊增大的预防方法:一旦发现射精疼痛或血精,应想到患精囊炎的可能,如及时去专科诊治,治愈率高。如延误诊治,易致慢性精囊炎,给治愈带来困难,患病期间应禁房事3个月。

来源资料:《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第z1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精囊增大症状描述
2精囊增大症状起因
3精囊增大症状诊断/鉴别
4精囊增大症状检查
5精囊增大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