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 患病部位:男性生殖,前列腺
  • 所属科室:外科、肿瘤科,泌尿外科
  • 细分症状:早期前列腺癌、晚期前列腺癌
  • 相关疾病:遗传基因变异、染色体畸变、体内雄激素水平高、遗传
  • 相关检查: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X线拍片检查
  • 相关药品:氟他胺片、环磷酰胺(CTX)、顺铂(PDD)、5-氟尿嘧啶(5-FU)
  • 相关症状:排尿困难、尿潴留、疼痛、血尿、尿失禁、腰痛、侧睾丸疼痛

1前列腺癌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前列腺癌在欧美是男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80岁以上检查前列腺半数有癌病灶,但实际临床发病者远低于此数,前列腺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据统计中国人最低,欧洲人最高,非洲和以色列居间,我国及日本等国家为前列腺癌低发地区,但无选择50岁以上男性尸检前列腺节段切片发现潜化癌病灶数与欧美相近,因此有人认为东方人癌生长比西方人缓慢,临床病例较少。另外前列腺癌与环境亦有关系。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4年 第2期

2前列腺癌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前列腺癌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查明,可能与种族、遗传、性激素、食物、环境有关。根据来自北欧瑞典、丹麦和芬兰等国的研究,很大程度上(40%)源于遗传基因变异,最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揭示多种染色体畸变。这些因素和环境致癌因子(占60%)之间复杂而相互依赖的关系,目前还不很清楚。有人推测雄激素受体基因异化,可使雄激素受体对其生长因子起反应,比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或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等。这些生长因子在癌肿细胞对雄激素不敏感后与雄激素受体结合而激活导致癌生长。雄激素促进前列腺癌生长是经过一个雄激素受体介导的机制增进了内源性基因变异的致癌物的活性,如雌激素代谢产物、雌激素引起的氧化物、前列腺癌产生的氧化物和脂肪等物质。此外,雄激素受体的甲基化与晚期对激素疗法不敏感的前列腺癌有关。

  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如下介绍:

  现在已知前列腺癌成癌机制的好几个重要步骤。大约9%的前列腺癌和45%的55岁以下的前列腺癌是由于一种遗传性的致癌基因。弄清楚这些基因无疑对于前列腺癌的成癌原理的理解是极有用的。最近美国Ohio的报道,他们发现16号染色体长臂23.2区段的等位基因不平衡可能是家族遗传性前列腺癌的抑癌基因(Paris等,2000)。另一设想是上皮细胞雄激素受体对雄激素反应的强度,反比于该受体基因5promotor助催化器区域的CAG微小重复区(micro satellite)的长度,长度越短,细胞对雄激素的反应就越强,细胞生长就越快。CAG的长度在黑人和患癌的白人均较对照组短。显然,雄激素受体 CAG微小重复区的长度与前列腺癌的发展有潜在关系。

  实体肿瘤生长的早期均有DNA甲基化的改变,前列腺癌也不例外,DNA的高度甲基化可导致许多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比如,第17号染色体短臂的高甲基化(hypermethylation)失活,该区的肿瘤抑制基因有可能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生。前列腺癌的生长取决于细胞的增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平衡,正常的前列腺上皮的增生率和死亡率均很低,并且是平衡的,没有净生长,但当上皮细胞转化为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high grade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时,细胞的增殖已超过细胞死亡,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细胞增殖是因为凋亡(apoptosis)受抑制而不是因为增加细胞分裂,进一步导致了基因异化的危险性的增加。前列腺癌前期病变和癌细胞中cdc 37基因表达增加,可能是癌变开始的重要步骤。

  生长因子与表皮基质相互作用也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ming growthfactor-beta)、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以及神经内分泌肽等均已表明与前列腺上皮的增生、分化和浸润等有关。这些由上皮所产生的生长因子与组织基质相作用,使基质细胞产生生长因子,后者再作用于上皮细胞,比如,已表明骨细胞分泌能刺激前列腺上皮生长的生长因子,而前列腺上皮也产生能刺激骨形成的生长因子。这些就解释了为什么前列腺癌肿能选择性地转移到骨骼上。

来源资料:《中华外科杂志》 2006年 第6期

3前列腺癌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前列腺癌临床上以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主要症状,在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组织学检查发现前列腺癌。其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以管状腺癌和筛网状腺癌为主,少数为低分化腺癌,在国外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10%~30%。国内发病率有报道为5%左右。患者无前列腺疾病的症状体征,但在淋巴结活检或骨穿的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并可再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得到进一步证实。这类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水平增高。活检组织做PSA和(或)PAP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前列腺癌是一种恶性疾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必须与一些疾病相鉴别,以明确诊断。

  1、应与前列腺增生症鉴别

  二者一般容易鉴别。但在增生的前列腺腺体中,有的区域上皮细胞形态不典型,可被误认为癌。区别要点是:增生腺体中腺泡较大,周围的胶原纤维层完整,上皮为双层高柱状,细胞核较前列腺癌患者的小,并居于细胞基底部,腺体排列规则,形成明显的结节。

  2、应与前列腺萎缩鉴别

  前列腺癌常起始于腺体的萎缩部,应注意鉴别。萎缩腺泡有时紧密聚集,萎缩变小,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核大,很象癌变。但这类萎缩改变多累及整个小叶,胶原结缔组织层仍完整,基质不受侵犯,其本身却呈硬化性萎缩。

  3、应与肉芽肿性前列腺炎鉴别

  细胞大,可聚集成片状。具有透明或淡红染色胞浆,小的泡状细胞核,很象前列腺癌,但实为巨噬细胞。另一类细胞则呈多形性,细胞核固缩,呈空泡状,体积小,成排或成簇排列,有时可见一些腺泡。鉴别时应注意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腺泡形成很少,病变与正常腺管的关系无改变,常可见退行性变的淀粉样体和多核巨细胞。而前列腺癌的细胞呈低柱状或立方形,有明确的细胞壁,致密嗜酸性的胞浆,细胞核较正常大,染色及形态可有变异,分裂不活跃。其腺泡较小,缺乏曲管状,正常排列形态完全丧失,不规则地向基质浸润,胶原结缔组织层已不存在。腺泡内含有少量分泌物,但很少有淀粉样体。前列腺癌如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则组织结构完全消失,毫无腺泡形成的倾向。

  4、应与前列腺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化生鉴别

  常发生于腺体内梗死区的愈合部,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分化良好,无退行性变或分裂相。化生的最突出特征是缺血性坏死或缺乏平滑肌的纤维结缔组织基质。

来源资料:《中国癌症杂志》 2007年 第3期

4前列腺癌症状检查

  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作为确诊前列腺癌的方法。未能穿刺取出肿瘤组织不能否定诊断。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与前列腺癌转移有关,但缺乏特异性。近年用放射免疫测定可提高其特异性。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前列腺抗原测定有待提高其特异性。C期前列腺癌20%~70%有酸性磷酸酶升高,有淋巴结转移亦升高,如果持续升高则肯定有骨转移。血清酸性磷酸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升高者在手术后下降,是预后较好的象征。在包膜内的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经前列腺导管排泄,前列腺癌时,癌细胞产生的酸性磷酸酶无导管排出或导管被癌病变梗阻,酶吸收入血循环,以至酸性磷酸酶升高。

  一、实验室检查

  ①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但约有30%的患者PSA可能不升高,只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正常范围<4.0ng/ml)如将PSA测定与直肠指诊(DRE)结合使用会明显提高检出率。

  ②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与前列腺癌转移有关,但缺乏特异性。近年用放射免疫测定可提高其特异性。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前列腺抗原测定有待提高其特异性。C期前列腺癌20%~70%有酸性磷酸酶升高,有淋巴结转移亦升高,如果持续升高则肯定有骨转移。血清酸性磷酸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升高者在手术后下降,是预后较好的象征。在包膜内的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经前列腺导管排泄,前列腺癌时,癌细胞产生的酸性磷酸酶无导管排出或导管被癌病变梗阻,酶吸收入血循环,以至酸性磷酸酶升高。

  二、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前列腺内低回声结节,但须与炎症或结石相鉴别。

  2、核素骨扫描较X线拍片常能早期显示转移病灶。

  3、CT或MRI检查可显示前列腺形态改变、肿瘤及转移。前列腺癌的主要CT表现为增强扫描时癌灶呈现增强不明显的低密度区,被膜显示不规则,腺体周围脂肪消失,精囊受侵犯后可表现出精囊境界模糊,膀胱精囊角消失或精囊增大;当肿瘤侵犯膀胱或前列腺周围器官时,盆腔CT均可出现相应的改变,当盆腔淋巴结有肿瘤转移后,CT可以根据盆腔淋巴结群体大小的改变,判断有无转移发生。

  前列腺癌的MRI检查主要选用T2加权序列,在T2加权像上,如高信号的前列腺外周带内出现低信号的缺损区,如前列腺带状结构破坏,外周带与中央带界限消失时应考虑前列腺癌。

来源资料:《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年 第8期

5前列腺癌治疗/预防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随访观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RP)、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放射治疗、冷冻治疗、内分泌治疗、综合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各项检查以及所预测的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穿刺活检标本获得的肿瘤组织学分级、Gleason评分以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灶和远处转移灶等因素决定预防前列腺癌的主要途径是积极锻炼身体,排除代谢产物,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能力。饮食上尽量少吃或不吃高脂肪的食物,多吃白肉像鱼类、鸡类,或者牛奶。适当多吃胡萝卜、番茄等蔬菜对预防前列腺癌也有益处。

  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

  1、化学疗法

  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化疗的作用是作为晚期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主要用于已行手术治疗或放疗后,局部肿瘤已消除的病人,应用化疗药物消除潜在的、目前尚无法探测的小病灶。化疗药物单独应用不可能治愈原发病灶,辅助化疗可以延长病人术后的生存期,实验发现前列腺癌最敏感的化疗药为环磷酰胺。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放疗常常可使前列腺肿瘤明显缩小,主要用于手术切除困难或已无法切除但尚无远处转移的患者。放射治疗分内照射治疗、外照射治疗和姑息性放疗等,其中最常用的为外照射疗法。

  3、低温外科

  以冷冻棒经尿道置入前列腺部,使前列腺局部温度达到一180℃左右,造成腺组织坏死、脱落,藉以破坏肿瘤组织。冷冻手术术后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相对简单,可用于有心肺损害而不宜行开放性手术的年老体弱的前列腺癌病人。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目前仍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前列腺癌多发现较晚,往往错过手术时机。前列腺癌病人多为老年人,而前列腺根治性手术多损伤较大,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近几年来,新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微创疗法,目的旨在减轻膀胱颈的梗阻程度,改善排尿困难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内分泌疗法

  前列腺癌具有典型的激素依赖性,在临床上内分泌治疗可以使前列腺病变和症状明显缓解,但对患者生存情况却无明显影响。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应与病人的预期寿命及其社会关系、家庭和经济状况相适应,目前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仅有手术和放疗有希望痊愈,但仅有少数病人适合这两种疗法。很多疗法仅仅是姑息性的,可缓解症状,但对病人存活期不会产生影响。因此,在治疗前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一般都要配合人参皂苷Rh2辅助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产生。

来源资料:《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年 第9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前列腺癌症状描述
2前列腺癌症状起因
3前列腺癌症状诊断/鉴别
4前列腺癌症状检查
5前列腺癌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