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脊神经根受损

脊神经根受损

  • 患病部位:上肢,背
  • 所属科室:内科,神经内科
  • 细分症状:挤压性脊神经根受损、牵拉脊神经根受损、摩擦脊神经根受损
  • 相关疾病:脊柱转移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椎体楔形压缩骨折
  • 相关检查:钼靶X线检查、臂丛牵拉试验检查、CT检查、压颈试验检查
  • 相关药品:顺铂注射液、顺铂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
  • 相关症状:食欲减退、脊神经根受损、运动功能障碍、脊神经根受损

1脊神经根受损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脊神经根受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脊神经根炎性及变性疾病。病变可侵及颈、胸、腰。骶任一节段的脊神经根。临床上以颈胸神经根和腰骶神经最常受累,引起肩背痛及腰腿痛。包括活动性或自主性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这些主要取决于变性疾病的生长速度、骨质受累和破坏程度、神经受压程度和系统性疾病的程度。脊神经根受损由于骨质破坏,可导致病理性骨折或畸形。也可导致神经根受累和脊髓受压,相应引起神经根病和脊髓病。另外,还会表现出系统性疾病的体征,包括消瘦、食欲减退或器官衰竭。对于体积大的骶骨转移瘤病例,体格检查中可发现明显的椎旁甚至直肠团块。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华理疗杂志》2001年第2期

2脊神经根受损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造成脊神经根受损的原因包括:(1)挤压伤:其损伤的程度与挤压力的大小、速度、受压范围和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轻者仅引起神经暂时性传导障碍,重者可压断神经纤维,造成信号传导中断,并可引起神经远端变性。根据压伤因素不同,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前者是体外挤压致伤,后者是由体内组织压伤。(2)牵拉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如离心力牵引肢体引起的神经撕裂伤。轻者可以拉断神经干内的神经束及血管束,使神经干内出血,最后瘢痕化;重者可完全撕断神经干或从神经根部撕脱,如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等。因此,牵拉伤一般造成信息通道断裂,信号传导也随之中断。(3)摩擦伤:神经绕过骨突、神经沟的部位可引起慢性摩擦伤。表现为神经外膜增厚或神经变细,日久可导致瘢痕形成,因而造成信道变窄,信号传递受阻,或信号传导不全。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国际骨科学杂志》2014年第2期

3脊神经根受损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咳嗽,排便等诱发都会使脊神经根受损症状加重。在受累神经根前根分布区域内。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等。如颈胸神经根炎症状多发生于肩胛带和上肢;腰骶神经根炎症状则见于下肢。骶神经根损害较重时尚有失张力性膀胱和性功能障碍。病变累及蛛网膜时称脊膜-神经根炎。如同时累及脊髓则称脊髓-脊膜-神经根炎。可产生脊髓蛛网膜炎症状。有原发病病因的症状和体征。

  脊神经根受损应与以下症状鉴别:

  1.颈椎病:症状与颈胸神经根炎较相似。但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可有眩晕或脊髓受累表现。叩击头顶或自头顶向颈部加压时。可引起上肢疼痛加重(Spurling征)。颈髓X线摄片或CT检查可见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或骨刺伸入其内。椎间盘变性等改变。颈椎牵引等治疗可使症状减轻。

  2.颈段脊髓肿瘤: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早期体征常较局限。根性症状更为突出。腰椎穿刺可显示蛛网膜下腔梗阻。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细胞数常正常。脊髓造影见病变部位造影剂流通受阻及充盈缺损。

  3.臂丛神经炎:多见于成年人。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疼痛部位常在一侧的锁骨上窝或肩部。逐渐扩展至同侧上臂。前臂及手部。尺侧较甚。臂丛神经干(锁骨上窝处)有压痛。牵拉上肢时可诱发或加重疼痛。

  4.胸腔出口综合征:主要由颈肋。前中斜角肌病变及肋骨或锁骨畸形。局部肿块压迫等引起。表现为上肢神经和血管的受压症状。神经受压出现患肢的放射性疼痛。锁骨下动脉受压出现手部皮肤苍白。发凉。甚至有雷诺现象。患肢过伸及外展时。桡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来源资料:《颈腰痛杂志》2002年第4期

4脊神经根受损症状检查

  脊神经根受损起病时可急可缓,常有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脊椎疾病,椎旁肌肉外伤及炎症,横突外伤等病史。在受损神经根后根支配范围内有放射性麻木,疼痛。当脊神经根受损时,可做以下检查:

  1.钼靶X线检查

  钼靶x线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优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检测手段,它的特点是可以检测出医生触摸不到的乳腺肿块,同时能比较可靠地鉴别出乳腺的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甚至能够检查出临床上未能触到的隐匿性乳腺癌。检查放松心情,检查可能会对身体及心理造成负担,应该积极面对,并积极配合检查。

  2.臂丛牵拉试验

  臂丛牵拉试验也称上肢牵拉实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检查时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要及时告诉检查者,以便检查者及时调整好力度,以防拉伤。动作要轻,不可用力过猛过大,注意双侧比较。

来源资料:《国内临床解剖学杂志》1997年第2期

5脊神经根受损治疗/预防

  积极治疗引发脊神经根受损的各种疾病。如脊柱转移癌。脊柱是全身多种癌转移的好发部位,转移至脊柱最多的癌是肺癌、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及甲状腺癌等。脊柱转移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背痛,经常早于其它神经症状数周或数月。 内外科治疗转移瘤的目标都是最大可能地改善生活质量。一旦转移瘤的诊断确立,则手术或手术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缓解疼痛、改善或维持神经功能和恢复脊柱结构完整性。确定脊柱转移癌的治疗方案需要诸如骨肿瘤科、肿瘤内科、普通内科、放射科、放疗科和神经科等多学科参与。

  治疗引发脊神经根受损的疾病方法如下:

  1.药物治疗:药物疗法应用于脊柱转移癌的治疗可分为两类:直接作用于肿瘤的药剂和最小化肿瘤继发症状的药剂。除了一些化学敏感性肿瘤,例如 尤文氏肉瘤、 骨肉瘤和 神经母细胞瘤,许多脊柱转移癌对细胞毒素剂不十分敏感,治疗这些病变的缓癌药受到限制。相反的,防止和改善脊柱肿瘤症状包括疼痛、炎症和骨破坏的药物应用广泛。

  2.化疗:尽管在过去几十年化疗方案的进步改善了癌症的治疗效果,但通常这些疗法在治疗脊柱转移癌方面作用有限,因为脊柱转移癌是癌症的晚期并发症。然而,术后新辅助疗法的应用使得某些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得到改善,包括生殖细胞瘤、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尤文氏肉瘤、骨肉瘤。另外,曾经被认为是无法切除的肿瘤在接受新辅助疗法治疗后得以手术切除。例如,由于手术并发症发病率高且术后改善效果有限,以往认为肺上沟非小细胞癌脊柱转移是无法手术切除的,但是,接受新辅助疗法(依托铂甙和顺铂)和XRT后,2/3此种肿瘤患者在手术时发现肿瘤体积缩小,切除边缘阴性的可能性亦增加。其它一些药物疗法脊柱转移癌的治疗也是有效的。

  3.激素疗法:一些脊柱转移癌,特别是源自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者,可能具有激素受体,直接针对这些受体的治疗是有效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例如他莫昔芬,芳香酶遏制剂,如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显示了在治疗乳腺癌方面的有效性。对于前列腺癌,采用雌激素遏制剂联合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或氟他胺是有效的疗法。即使原发肿瘤对激素疗法敏感,转移瘤可能不具备同样的激素受体,因此,可能对激素疗法不敏感。

  预防脊神经根受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宜少食多餐。低盐,低糖饮食,避免过饱,过度疲劳,剧烈运动,受寒等诱因因素,对频繁发作频繁者,可以选用碳酸酐酶遏制剂乙酰唑胺或是安体舒通进治疗,对有甲亢,应积极治疗甲亢,预防发作。坐车时不要打瞌睡,以免司机急刹车造成本病发生。2.做体育运动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要使颈部过伸。日常生活饮食摄取的选择应为高纤维、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及热量的调整,以期望减少血液中三硝酸甘油脂及中性脂肪质,以达到能同时控制体重及维持长期康复治疗所需的能量消耗。

来源资料:《国内骨与关节外科》2009年第1期

6脊神经根受损诊断

  1.病史及症状

  (1)常发症状:本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全部患者均以颈肩背部不适、酸痛为主要症状颈部不适与天气有关,阴雨天、冬天加重,劳累后也可加重。上臂后伸、上举时颈部有牵拉感颈肩背部酸痛常使患者不能入睡,患者自觉患肢怎么放也不舒服,但又不能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

  (2)少发症状:少数病例可有肩部无力,偶有手麻,主要为前臂及手桡侧半发麻。

  2.体征和检查 部分患者可有前臂感觉减退鶒,少数患者上肢肌力,特别是肩外展肌力下降。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及第3、4胸椎棘突旁3cm处有明显压痛点。作者曾处理过35例肩胛背神经卡压患者,男女之比为9∶26,除1例52岁者以外34例患者的年龄在28~40岁之间,平均35岁。其中,单侧病变33 例,双侧病变2例,右侧26例,左侧16例。病程4个月至9年。现将体征和检查归纳为表1在3、4胸椎棘突旁压痛点处稍加按压,27例诉有同侧手臂内侧及 手部尺侧不适、发麻鶒对该压痛点封闭后,颈肩及手部有轻松舒适感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颈椎方向按压有4例患者酸痛感放射至前臂桡侧及手桡侧半。对该点封 闭后,颈肩背及手部酸痛、不适可完全消失。压迫锁骨上,桡动脉搏动消失的有31例 。

7脊神经根受损鉴别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很容易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本组有27名患者曾被误诊。其中诊断为斜方肌劳损10例颈椎病8例神经官能症6例,肩周炎3例如有颈肩部疼痛不适,沿肩胛背神经行经有压痛。特别是按压3、4胸椎棘突旁可诱发同侧上肢麻痛时,则本病诊断可确立。

  实验室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它辅助检查:

  1.肌电图检查 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及菱形肌均无异常发现,7例第1背侧骨间肌及小指展肌有纤颤电位菱形肌可能因位置深而未能查及。神经传导速度未见异常。

  2.颈椎X线片 22例未发现异常,8例第7颈椎横突过长4例颈椎退行性变。

8脊神经根受损预防

  1.保守治疗 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以局部封闭为主封闭点为两个压痛点,一是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另一处是3、4 胸椎棘突旁3cm。作者建议每周1次,连续3~6次辅以理疗,半数患者症状可显著减轻。18例做3~6次颈部压痛点封闭治疗,6例症状显著减轻;4例改 善,酸痛可以忍受;9例无效其中7例确诊后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保守治疗无效或 伴发胸廓出口综合征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于全身麻醉下做颈根部横形切口或“L”形切口,切断结扎颈横动脉和肩胛舌骨肌,逐层解剖显露臂丛神经根干 部及前、中斜角肌下段与止点在近止点处切断前、中斜角肌,沿颈5神经切断包绕颈5神经根的纤维组织,并进一步将中斜角肌在颈5神经根部肌性组织横行切断,暴露肩胛背神经切断神经周围组织,做神经外膜松解。切口闭合前局部注入曲安奈德5ml。术后可用泼尼松5mg,3次/d,共7天。术中可见:肩胛背神经起 始部在中斜角肌内走行1~3cm鶒,能清楚判断肩胛背神经起点,肩胛背神经在人中斜角肌处均为腱性或腱肌性组织。作者曾为23例患者25侧做手术治疗有2 例3侧肩胛背神经除起始部有少许中斜角肌纤维覆盖外,其余部分行走于中斜角肌表面;2例3侧在中斜角肌内走行l~2cm;18例19侧在中斜角肌内斜行走 行2~3cm;其中17侧能清楚判断肩胛背神经起点其中3侧为独立起点,14侧和颈5胸长神经合干,合干长度在1cm内者4侧,1~4cm者10侧;22 例24侧的肩胛背神经在人中斜角肌处均为腱性或腱肌性组织。本组患者锁骨下动脉位置较高,高于锁骨上缘者18例,可高达锁骨上缘4~5cm,最高1例达 6cm,平均3.5cm。

  保守治疗近期效果较好,但易复发,3~6次颈部局部封闭后复发率仍有50%。可间隔2~3个月后再进行一个疗程的局部封闭治疗。22例患者术后颈肩背部 症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术后3天患者可能又感不适和术前相似,但术后1周症状逐渐减轻,术后3周症状大部或完全消失。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3例4侧在术 后2个月时症状、体征又出现,程度同术前。其中,未做肩胛背神经起始处减压的2侧为1例双侧胸廓出口综合征术后第3天症状再次出现并逐渐加重术后1年余时 仍未愈;另2侧为术后局部瘢痕压迫,经局部封闭后,目前尚能控制症状。前臂内侧和小指感觉减退的16例患者健康搜索,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3天亦有波动 2~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脊神经根受损症状描述
2脊神经根受损症状起因
3脊神经根受损症状诊断/鉴别
4脊神经根受损症状检查
5脊神经根受损治疗/预防
6脊神经根受损诊断
7脊神经根受损鉴别
8脊神经根受损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