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弓蛔虫病简介
眼弓蛔虫病是由犬弓蛔虫或猫弓蛔虫的幼虫侵犯眼内组织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幼虫可在周围组织内保持为安静的胞囊状态而无症状,但在其移行时则发生急性内脏蚴虫移行症(VLM)在眼内单个幼虫即可引起视力丧失。幼虫可直接经过脉络膜睫状体或中心视网膜动脉入眼,在入眼前幼虫可为胞囊位于周围组织。
眼弓蛔虫病病因
人类感染是由摄入弓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的。摄入的虫卵在肠内孵化成幼虫,后者可在体内移动,侵犯不同的器官和组织。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幼虫的数量、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受累组织等有关。
眼弓蛔虫病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可引起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咳嗽、喘鸣、肝大、躯干和下肢瘙痒、皮疹和结节等。个别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如脑炎、脑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癫痫等。
2.眼部表现
眼部症状可有眼前黑影、视力下降等。
此病最常见的改变为单侧眼底出现肉芽肿性改变,此是由Ⅱ期幼虫侵犯脉络膜后形成包囊造成的。肉芽肿可发生于后极部,也可发生于周边部。后极部病变呈灰色或白色隆起,常伴有轻度至重度的玻璃体炎症反应和视力下降。一些患者可出现白瞳症或斜视。周边部的肉芽肿是一常见的改变,常表现为周边眼底的白色隆起病灶,易伴有视网膜皱褶。此种皱褶可从周边部延伸至视盘,周边部病变有时类似于中间葡萄膜炎的雪堤样改变。眼弓蛔虫病尚可引起慢性眼内炎,表现为轻度的前葡萄膜炎、虹膜后粘连、玻璃体炎症和视网膜脱离,偶尔可引起前房积脓、视盘炎、黄斑水肿。
眼弓蛔虫病检查
1.血常规
活动期: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甚至可高达100×109/L。升高的白细胞中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可占50%~90%,白细胞计数升高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2.血清学检查
血清IgG、IgM和IgE通常升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抗弓蛔虫抗体是一种稳定和可靠的诊断试验。
3.B超检查
B超检查可有显著玻璃体浑浊。眼弓蛔虫病的超声波检查改变有以下3种:
(1)视网膜周边部高反射固体肿块;
(2)连接后极部和肿块的玻璃体膜;
(3)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或由后极部伸向肿块的视网膜皱褶。
4.CT检查
CT检查发现眼内钙化灶,有助于鉴别眼弓蛔虫病和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弓蛔虫病并发症
眼弓蛔虫病易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所致的睫状膜收缩可导致睫状体和脉络膜脱离,影响房水产生并导致低眼压;由于患者的视力受到严重影响,可出现斜视弱视等并发症。
眼弓蛔虫病治疗
1.药物治疗
眼弓蛔虫病的药物治疗主要使用两类药物,一类为抗蠕虫药,另一类为糖皮质激素。常用的抗蠕虫药如噻苯哒唑、阿苯哒唑和甲苯哒唑。糖皮质激素可局部应用,也可全身应用(多选择口服泼尼松),所用剂量一般不宜过大。对有眼前段炎症者应给予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和睫状肌麻痹滴眼剂点眼治疗,以使炎症尽快消退并减少虹膜后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2.手术治疗
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可用于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或伴有显著的玻璃体增殖膜以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合冷凝或光凝治疗。如能看到幼虫且幼虫位于黄斑区中心凹3mm以外,应进行光凝治疗,但在行此种治疗时应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