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骨折疾病简介
跖骨骨折是常见骨折,多因重物打击足背、辗压及足内翻扭伤引起。跖骨干骨折因相邻跖骨的支持,一般移位不大。跖骨颈骨折后,跖骨头易跖屈并向跖侧移位,如在此畸形位愈合,则将影响负重,应整复固定。第2、3跖骨颈部易发生应力骨折(疲劳骨折)。第5跖骨基部骨折是由于足突然内翻,腓骨短肌猛烈收缩撕脱造成,很少移位,需与该部未闭合的骨骺相鉴别。
跖骨骨折发病原因
直接暴力,撞击、扭伤及传导而来的间接外力均可致伤。
跖骨居跗骨与趾骨之间,1~3跖骨与跟,距,舟及楔骨组成足的内纵弓,4,5跖骨,跟骨和骰骨构成外侧纵弓,5个跖骨和楔骨在外形上显示背侧宽,而腹侧窄,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足的横弓(形似拱桥状),诸骨之间相互有坚强的韧带连接,以维持足的形态和诸足弓的生理功能,基于这一特点,在对跖骨损伤的处理中,必须注意对足弓的维持与恢复。造成跖骨骨折的暴力可因扭伤或传导而来的间接外力,但更多的病例系重物的直接打击或撞击所致,因此,除第一跖骨外,少有单发,且其中不少病例与脱位伴发。
跖骨骨折临床表现
跖骨行军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痛、压痛、疲劳无力感及使继续行军受限等症状;X线平片早期难以显示,2~3周后方出现骨折线,后期则有骨膜增生反应改变。
分型:
①跖骨头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所致,前方关节面亦同时受累,临床上较为少见。
②跖骨颈骨折:较前者为多,骨折后头部易向跖侧移位,需复位处理。
③跖骨干骨折:亦多因外力撞击或挤压所致,多见,常多根跖骨同时发生。
④跖骨基底部骨折:可因直接暴力或足部扭伤所致,尤其是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90%以上是由于足内翻损伤时被腓骨短肌牵拉所引起,此时应注意与骨骺(儿童患者)及籽骨相鉴别。
⑤跖骨行军骨折:又称之为行军疲劳骨折,多见于第2及第3跖骨骨干处,以长途行军的军人为多见,故多称之为行军骨折,由于重复的,超负荷的压应力作用于足的纵弓处形成骨折,第2及第3跖骨受力最大,而其骨骼强度却又不如第一跖骨坚韧,因此易在此处出现骨折。
跖骨骨折诊断方法
跖骨骨折的诊断一般均较容易,其外伤史多较明确,且该骨骼表浅,易于检查,加之X线片显示一般较清晰;但跖骨基底部裂缝骨折,可因X线投照角度不当而难以辨认,此时应以临床诊断为主。
跖骨骨折治疗方法
根据骨折有无移位及复位情况,而酌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1.无移位的骨折
可获得满意复位者,伤后或复位后患肢以小腿石膏或短靴石膏固定4~6周。
2.有移位的骨折
(1)跖骨头跖曲移位 可行开放复位,如局部嵌插稳定时,仅辅以石膏外固定;对合后仍不稳定者,则需用克氏针交叉固定,7~10天后拔除,再换小腿石膏制动。
(2)跖骨干骨折 一般移位勿需手术,严重错位,尤其是影响足弓者则需切开复位,而后视骨折线形态选用钢丝、克氏针或螺钉固定之。
(3)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仅极个别患者需行切开复位加内固定术(小螺钉或克氏针等),术后仍需辅以石膏制动。
(4)行军骨折 症状较轻者可行弹性绷带固定及适当休息3~4周,骨折线明显者则需石膏固定。
跖骨骨折护理保健
饮食护理
跖骨骨折患者宜吃:
1、高能量、高蛋白膳食:有助于恢复元气。但宜在骨折2周后食用。骨折初期还应以清淡饮食为宜。
2、维生素d:骨折后若一直在室内休养,晒不到太阳,容易缺乏致维生素d。因此骨折后要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脏、蛋黄等),并尽可能多晒些太阳。
3、维c: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山楂、鲜枣、猕猴桃、草莓、桂圆、荔枝、柑橘等,蔬菜则有黄花苜蓿(草头)、辣椒、甜椒、油菜薹、花椰菜、抱子甘蓝(汤菜)、苦瓜、豆瓣菜、绿花菜、青苋菜等。
4、水:骨折后由于久坐不动,容易引发便秘,此时应多喝些水来保证肠道畅通。
跖骨骨折患者忌吃:
1、骨头汤:很多人认为骨头汤可以补钙,其实骨头里的钙质并不能直接被人吸收。骨头汤里面的主要营养是胶原,多吃胶原对骨折病人是有益的,但在骨折后的1-2周内不宜多吃,因为太过于肥腻了,可能会使得瘀血积滞,影响恢复。
2、补钙:虽然钙是骨头的重要成分,但补钙对治疗骨折并无好处,反而可能引起血钙增高。骨折病人如本身并不缺钙,只要加强功能锻炼就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加速断骨的愈合,不应盲目补钙。
3、不消化之物:骨折病人由于长期在家休养,加上伤处肿痛,因此食欲往往不振。如吃太多有营养、滋腻的食物,不但会更倒胃口,还会引发便秘。故骨折后应多吃利于消化通便的食物,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
4、糖:骨折后如过量食用糖类,可导致钙被大量损耗,不利于骨折患者的康复。过多的白糖还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维生素b1不足,将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影响功能的恢复。
5、三七片:骨折初期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治疗骨折出血。但骨折恢复一周后,出血已停,伤骨处需要有新鲜的血液供应方能快速复原,如此时还服用三七片会导致血管一直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运行不畅,对骨折愈合不利。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