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骨骨折疾病简介
指骨骨折在手部最为常见,多为开放性骨折。且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可于手指的任何部位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指骨骨折由于部位不同,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肌腱的牵拉作用,产生不同方向的移位,如近节指骨中段骨折,受骨间肌和蚓状肌的牵拉,而致向掌侧成角;中节指骨在指浅屈肌腱止点远侧骨折,由于其牵拉亦产生向掌侧成角;如在指浅屈肌腱止点近端骨折,则受伸肌腱牵拉造成向背侧成角。近节指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可分为副韧带撕裂、压缩骨折及纵形劈裂骨折3类。远节指骨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常无明显移位;而远节指骨基底部背侧的撕脱骨折,通常形成锤状指畸形。
指骨骨折临床表现
指骨位置表浅,伤后除明显疼痛、肿胀、压痛和活动功能受限外,有明显畸形可见。对于可疑骨折者,拍摄X线片即可确诊。指骨骨折的治疗常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常因对位不佳或固定不牢固而产生畸形愈合或不愈合,也常因固定不当或固定时间过长而致关节囊和侧副韧带挛缩,导致关节僵硬;特别是关节附近或经关节的骨折,常导致关节强直,严重影响手指的功能。
指骨骨折诊断方法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即能诊断。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手指伸屈功能受限。有明显移位时,近节指骨骨折,其近端受骨间肌牵拉,远端受伸肌腱牵拉而形成指背凹陷向掌侧成角畸形;中节指骨骨折,骨折位于屈指浅肌腱止点以上者,骨折向背侧成角畸形,骨折在屈指浅肌腱止点以下者,骨折向掌侧成角。末节指骨骨折,多无明显移位,手指末节肿胀、压痛、瘀斑。若为末节部撕脱骨折则远侧指间关节处压痛,手指末节屈曲呈锤状指,手指不能主动伸直。有哆位骨折可扪及骨擦感,有异常活动。x线照片可确定骨折类型。
指骨骨折治疗方法
骨折必须正确整复对位,尽量做到解剖复位,不能有成角、旋转、重叠移位畸形,以免妨碍肌腱的正常滑动,造成手指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闭合骨折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指骨开放骨折应彻底清创,争取伤口一期愈合,有皮肤缺损者,必须用各种方法修补缺损,以免使骨骼、肌腱外露,防止造成肌腱坏死,瘢痕挛缩和骨感染。指骨开放粉碎骨折,较大的骨块不能随便摘除,以免造成骨质缺损,而致骨不愈合。开放骨折做清创术后,亦可行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复位时须用骨折远端对骨折近端。手指应尽量固定在功能位,既要充分固定,又要适当活动。
复位手法
近节指骨干骨折,整复时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握住患侧的手掌,并用拇指和示指握住骨折的近端固定患指。另一手的中指扣住患指中节的掌侧,用示指压迫其背侧。将患指在屈曲下进行拔伸牵引,以矫正骨折的重叠移位。然后术者用屈骨折远端之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捏住骨折处的内、外侧进行挤捏,以矫正侧向移位。再向远端逐渐掌屈,同时以握近端之拇指将近端向背侧顶住,以矫正向掌侧成角畸形。指骨颈整复时,应加大畸形,用反折手法,先将骨折远端呈90。向背侧牵引,然后迅速屈曲手指,屈曲时应将近端的掌侧顶向背侧,使之复位。
中节指骨骨折整复时,术者一手拇指和示指捏住骨折近端固定患指,用另一手拇、不指扣住患指末节,先拔伸牵引,然后用该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骨折处的内、外侧进行挤捏,以矫正侧向移位。再将拇指和示指改为捏住骨折处的掌侧进行提按,以矫正掌背侧移位。
末节指骨末端粗隆及骨干骨折整复时,可在牵引下,术者用拇指和示指在骨折处内外侧和掌侧进行挤捏,以矫正侧向移位和掌侧移位。如为开放骨折,且骨折片较小,在清创缝合时,应将碎片切除,以免日后指端疼痛。若甲根翘起者,须将指甲拔除,骨折才易复位,甲床可用凡士林纱布外敷,指甲可重新长出。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整复时,只要将近节指间关节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便可使撕脱的骨折块向骨折远端靠近。
固定方法
除骨折部位在指浅屈肌腱止点远侧的指骨骨折外。患肢应固定在功能位,不能将手指完全伸直固定,以免引起关节囊和侧副韧带挛缩而造成关节僵直,无移位骨折可用塑形竹片夹板或铝板固定手功能位4周左右。有移位的近节指骨干或指骨颈骨折,复位后根据移位情况置小平垫,其长度相当于指骨,不超过指骨关节,然后用胶布固定。对于有掌侧成角的骨折,可置绷带卷或小圆柱状固定物,手指屈在其上,使手处于功能位,用胶布固定,外加绷带包扎。中节指骨骨折复位后,骨折部位在指浅屈肌腱止点远侧端者,固定方法同近节指骨骨折;骨折部位在指浅屈肌腱止点近侧者,则应将手指固定在伸直位,但不应固定过久.末节指骨末端或指骨干骨折复位后,可用塑形竹片夹板或铝板固定于功能位,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复位后,可将患指近侧指间关节于屈曲位,远侧指问关节过伸位固定6周左右.
药物治疗
早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肢伤一方或七厘散。中期宜接骨续损,内服肢伤二方或接骨丹、八厘散。后期如无兼证,可免服药物。解除固定后,可用上肢洗方或八仙逍遥汤煎水熏洗患手骨折处。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