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技术人工授精
(一)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是将精子通过非性交方式放入女性生殖道内,使其受孕的一种技术。包括使用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husband’s sperm,AIH)和用特需者精液人工授精(a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授精方法为:将精液洗涤处理后,取0.3~0.5ml,通过插入宫腔的导管注入宫腔内授精。由于人工授精常常需进行促排卵或超排卵,故一个周期中常有2个或2个以上的卵子排出,使得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升高,可达20%。部分超排卵的病人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严重过度刺激征的发生率约为1%。精液处理不当可导致盆腔感染。
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技术,指从妇女体内取出卵子,在体外培养一阶段与精子受精,再将发育到一定时期的胚泡移植到妇女宫腔内,使其着床发育成胎儿的全过程,通常被称为“试管婴儿”。1978年7月25日英国学者Steptoe和Edwards采用该技术成功地诞生了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我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于1988年在北京诞生。
1992年,Palermo等将精子直接注射到卵胞浆内,结果发现被注射的卵子受精,且卵裂正常,由此诞生了人类首例**浆单精子注射法(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试管婴儿,主要用于治疗男性不育。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是指从体外受精的胚胎取部分细胞进行基因检测,排除带致病基因的胚胎后才移植。这种方法主要是解决带有严重遗传性疾病基因的夫妇的优生问题。
卵浆置换技术主要适用于那些尚有排卵功能,但因健康状况差或年龄大而卵子质量不高、活力差的妇女。它通过显微镜技术将患者卵子内的卵浆同另一健康女性的卵浆置换,以增强卵子活力,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置换后的卵细胞再同丈夫的精子在体外受精,发育成受精卵后植入健康女性子宫内。
曾有人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单精子注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卵浆置换技术分别称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试管婴儿”技术。近来有些学者认为这样定义欠妥,因为后几项技术分别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针对不同临床需求在不同方面的技术革新。
输卵管性不孕症、原因不明的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排卵异常、宫颈因素、男性因素不孕症等均为IVF-ET的临床适应证。IVF-ET的主要步骤为:促进与监测卵泡发育,取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移植后处理。
辅助生殖技术配子移植技术
配子移植技术 人类配子是指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当这两种配子结合受精后即成为受精卵,并进一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将受精卵于配子期移植进女性体内的技术,称配子
移植技术。
根据配子移植途径和部位的不同,配子移植技术包括:配子输卵管内移植(gamete Intra-fallopian transfer,GIFT)、配子腹腔内移植(peritoneal ovum sperm transfer,POST)、配子宫腔内移植(gamete Intra-uterine transfer,GIUT)、配子经阴道输卵管内移植(transvaginal GIFT,TV-GIFT)等。
配子输卵管内移植是1984年首先由美国的Asch等报告成功,并于1985年获健康婴儿出生。其特点为:①在输卵管壶腹部受精,使配子得以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受精。②免除了体外授精和培养及卵细胞植入的复杂环节。近年的研究表明,GIFT妊娠成功率可高达20%~48%,几乎接近自然受孕率。目前在国际上已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认为,除要求至少一条形态和功能都正常的输卵管外,其他适应证与IVF相同。但对盆腔有粘连的患者特别是中度和重度者,即使输卵管通畅也不宜行GIFT,否则宫外孕发生的危险将明显增加。GIFT和IVF-ET的步骤在取卵前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是GIFT取卵后立即将精子和卵子植入输卵管内,受精发生在输卵管内。
配子宫腔内移植是指将**和洗涤后的精子直接移植入妇女宫腔内的技术,这是在经典的IVF-E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更简易的助孕技术。我国大陆1992年5月已有配子宫腔内移植的健康婴儿诞生。GIUT于取卵后几小时就把配子植入宫腔,并不意味着床时间提前,而是让卵子在宫腔内进一步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待子宫内膜同步化,时机成熟后才完成着床过程。虽然宫腔内与输卵管的环境有一定差别,但宫腔内具备比体外培养更稳定、更利于配子生存的条件,因此宫腔成为卵子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良好场所。
配子经阴道输卵管内移植技术是将配子经阴道-宫腔-输卵管途径移植,是配子移植中具有发展趋向的一种助孕技术,它既符合生理受孕部位的要求,又无须经腹操作,易于被接受,并且妊娠成功率较高。但是需要特殊移植导管,寻找和进入输卵管时较困难。
辅助生殖技术**浆内单精子注射
**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主要用于治疗男性不育症,对于多次IVF-ET周期失败的不明原因性不育症也是ICSI的适应证。ICSI的主要步骤:促排卵和卵泡监测,取卵和卵丘结构处理,**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和胚胎移植后处理。
辅助生殖技术常见并发症有
常见并发症有:
1.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在接受促排卵药物的患者中约20%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其原因与多个卵泡发育、血清雌二醇过高有关,也与HCG应用有关。轻度仅表现为腹部胀满、卵巢增大,重度表现为腹部膨胀,大量腹水、胸水可导致血液浓缩、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
2.流产和宫外孕 IVF-ET妊娠成功后的早期和晚期流产率均较高,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可能与胚胎质量有关。宫外孕的发生率约为3%。
3.多胎妊娠 由于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及多个胚胎移植,致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增高。IVF-ET后多胎发生率约22%。多胎可增加母体孕产期并发症、流产和早产的发生,导致围生儿死亡率增加。应限制移植的胚胎数目,若三胎及三胎以上妊娠,可早期施行选择性胚胎减灭术。
辅助生殖技术临床意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每7对夫妇中约有1对夫妇存在生殖障碍。我国近期调查,国内不孕症者占已婚夫妇人数的10%,比1984年调查的4.8%增加一倍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更受传宗接代观念影响,多数家庭盼子心切,使不育夫妇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引发离异、婚外恋之类家庭乃至社会的问题。ART的直接效应是使不育夫妇实现妊娠生子的愿望,由不育引发的相关问题自然会随之得到解决。临床统计,不育患者中约20%的夫妇,不借助ART就根本无法生儿育女 [1] 。
但是,也有人认为ART违背计划生育少生的要求,因而持否定态度。其实只要坚持只对准生的夫妇才给ART治疗,就不会引发超生的负面效应,相反,还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工作的顺利进行。因为ART能帮助做过绝育手术的夫妇恢复生育能力,具有生殖保险作用,这就使那些该做绝育手术,但又担心术后如遇子女夭折时无法再生孩子的夫妇,打消顾虑,自愿接受手术。ART的生殖保险作用自然也适用于参战士兵、从事高危职业、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有毒物质的男性及需要进行睾丸、附睾手术或放疗、化疗的患者,可事先将他们的精子冷冻存储,以备一旦身亡或生精功能受损,需生殖时使用。
计划生育不仅要求少生,还要求优生,保证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目前已发现人类遗传病约4000种,人群中约1/3的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遗传缺陷 [2] 。我国先天残疾人口高达几千万,每年还要新生有遗传缺陷人口20多万,实行优生势在必行。而ART在临床中正好能遏止遗传病的传递,是实现优生的重要手段。有遗传缺陷的育龄夫妇,不论是否不育,都可采用ART的特需、特需、供胚或胚胎移植前遗传学诊断(PGD)等方法,切断导致遗传病发生的有缺陷基因与异常染色体和后代传递,保证生育健康婴儿。
另外,ART还是人类生殖过程、遗传病机制、**定向分化等研究课题的基础,ART的临床应用,会为这些课题的深入研究积累经验,创造发展条件,推动医学及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
辅助生殖技术管理综述
1 正确认定亲子关系 采用特需人工受精及特需或供胚IVF-ET技术所生子女,都会有遗传父亲、遗传母亲、抚养父亲、抚养母亲,乃至孕育母亲等几种亲属同时并存,谁是孩子真
辅助生殖技术(国家**)图片正的父母?如何正确认定亲子关系?对此一定要冲破传统血缘亲属的思想束缚,遵循抚养为重的原则,确认 抚养父母是孩子的真正父母。这是因为生殖只是个生物学的短暂过程,而抚养需长期提供孩子的一切生活资料还要花费心血实施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生活能力、文化知识。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抚养父母既然尽到了抚养教育和保护孩子的义务,而这又是遗传父母未曾做到的,抚养父母自然应有做父母的权利。这种伦理观的确立是ART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前提。在国家尚未对此立法之前,应以《继承法》中关于领养子女及赡养人权利义务的有关条文作为法律依据,保障抚养父母与特需、特需、供胚所生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的确定,以保障这种伦理观念的确立。
2 严防背离计划生育要求的负面效应发生 ART的临床应用,对计划生育少生、优生的要求虽能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管理及技术不规范,也可能会有背离要求的负面效应发生。因此,一定要趋其利避其害,切实做到:对就诊患者坚持实行身份证、结婚证、准生证的对照检查,把治疗对象严格控制在准生人群范围内,防止计划外生育出现。对特需、特需人的选择,必须严格按规定条件筛选,防止因选择不严造成性传播疾病、遗传病的扩散,影响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的管理,必须坚持一个特需者的精子最多只准提供5个不同地区患者妊娠的规则。因为在保密互盲情况下,一个特需者的精子如果多次使用,会人为地增大非亲属间的近亲婚配几率,据 WHO的资料统计,近亲婚配所生后代的先天性疾病,比正常对照组要高150倍。对此一定要警惕,务必防患于未然。
3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在ART的治疗过程中及以后,都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对供者、患者及所生子女间要严格执行保密、互盲的纪律,以维护各方的权益,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要尊重患者知情权,应向患者提供咨询、告知治疗过程、成功率、局限性、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医疗费用等,在患者完全知情的基础上签定有法律效应的书面协议,方可施治。
4 认真贯彻卫生部的“两个办法” 2001年2月,卫生部颁发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人类**管理办法》,对ART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规范,使ART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就从政策法令的高度,保证了ART的健康发展。所有ART的从业人员,一定要以“两个办法”作为自己工作的准绳,把贯彻“两个办法”的工作落到实处。
辅助生殖技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适应症
①女方因输卵管因素造成精子与卵子遇合困难。
②排卵障碍。
③子宫内膜异位症。
④男方少、弱精子症。
⑤不明原因不育。
⑥女性免疫性不孕。
(2)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适应症
①严重的少、弱、畸精子症。
②梗阻性无精子症。
③生精功能障碍。
④男性免疫性不育。
⑤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精失败。
⑥精子无顶体或顶体功能异常。
(3)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PGD)适应症凡是能够被诊断的遗传性疾病都可以适用于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PGD)。主要用于X连锁遗传病、单基因相关遗传病、染色体病及可能生育以上患儿的高风险人群等。
(4)接受**
①丧失产生卵子的能力。
②女方是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基因携带者或患者。
③具有明显的影响卵子数量和质量的因素。
(5)接受胚胎赠送
①夫妻双方同时丧失产生配子的能力。
②夫妻双方有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或携带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基因,不能产生功能正常的配子。
③不能获得发育潜能正常的胚胎。
2、禁忌症
(1)提供配子的任何一方患生殖、泌尿系统急性感染和性传播疾病或具有酗酒、**等不良嗜好。
(2)提供配子的任何一方接触致畸量的射线、毒物、药品并处于作用期。
(3)接受胚胎特需赠送的夫妇女方生殖、泌尿系统急性感染和性传播疾病,或具有酗酒、**等不良嗜好。
(4)女方子宫不具备妊娠功能或严重躯体疾病不能承受妊娠。
辅助生殖技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此法也称第三代试管婴儿,指在IVF-ET的胚胎移植前,取胚胎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诊断是否有异常,筛选健康胚胎移植,防止遗传病传递的方法。检测物质取4~8个细胞期胚胎的1个细胞或受精前后的卵第一、二极体。取样不影响胚胎发育。检测用单细胞DNA分析法,一是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男女性别和单基因遗传病;另一种是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性别和染色体病。早在1964年Edwards就提出了PGD的思想。1989年Handyside AH首先将PGD成功应用于临床 [7] ,用PCR技术行Y染色体特异基因体外扩增,将诊断为女性的胚胎移植入子宫获妊娠成功。开初的PGD都是用PCR或FISH检测性别,选女性胚胎移植,帮助有风险生育血友病A、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X连锁遗传病后代的夫妇妊娠分娩出一正常女婴。但按遗传规律,此法无疑否定健康男孩的出生,而允许携带者女孩繁衍,并不能切断致病基因的传递。1992 年,美国首先报道用PCR检测囊性纤维成功,并通过胚胎筛选,诞生了健康婴儿。之后,α-1-抗胰岛素缺乏症、家庭黑?性痴呆、色素沉着视网膜炎等多种单基因遗传病的PGD检测方法建立,PGD进入对单基因遗传病的检测预防阶级。1993年以后,由于晚婚晚育使大龄产妇人数增多,而45岁以上的妇女染色体异常率高、自然妊娠容易分娩18-3体和21-3体愚型儿,于是PGD的工作热点转向了对染色体病的检测预防,检测用FISH。由于取样多用第一极体,筛选出的为未授精卵,须进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待培养发育成胚胎后移植。据统计,中途停止发育的胚胎,其染色体异常率达70% [8] ,所以选择染色体正常的胚胎移植,还能提高IVF-ET的成功率 [9] 。从理论上讲,凡能诊断的遗传病,应该都能通过PGD防止其传递,但限于目前的技术条件,PGD的适应证还有一定的局限。优生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更多遗传病基因被确定,相信一些准确、安全的遗传诊断技术会不断出现,PGD技术会日趋完善,更好的造福人类。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06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