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周炎也称沿爪疔,甲周炎是因局部轻微损伤引起指甲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开始指甲的一侧或甲根部红肿、剧烈疼痛,以后逐渐化脓,积聚甲下时则形成甲下脓肿,破溃后常因排脓不畅而成慢性炎症。甲周炎多由于修剪指甲不小心造成甲沟炎进而引发的。首先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一般无全身症状。随后感染蔓延至甲根周围和甲下。而指甲的生长部称甲基质或甲根,被皮肤覆盖,指甲的两侧与皮肤皱褶相接,形成甲沟,甲沟炎即指甲板两侧与皮肤皱褶结合部的化脓性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指(趾)部感染性疾病之一。致病菌为皮肤表面的金黄葡萄球菌。可发生于各种轻伤后,早期局部消炎处理,感染可以控制。形成脓肿后,必须切开治疗。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国内民康医学》 2012年 第1期
甲周炎是由指甲修剪过度和感染引起。如修剪过度,尤其是指甲两侧与皮肤组织相连接的部位被过度修剪,甚至修剪至出血,把两侧支撑角膜组织的指甲边缘修掉的过多,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护理,特别容易发炎,给患者造成肢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因此,特别提醒广大群众在修剪指甲,尤其是手指甲和大脚趾甲时应特别注意适度修剪,即不要修剪的太短,一定不可以伤到指甲两侧与皮肤组织相连的部位,只要保持定期适度修剪即可。
而甲周炎主要是由于甲沟炎进而引发的。甲沟炎多因甲沟及其附近组织刺伤、擦伤、嵌甲或拔“倒皮刺”后造成甲下脓肿,常由甲沟炎蔓延发生或甲下刺伤引起感染或指端挤压伤而致甲下血肿继发感染,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来源资料:《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 第5期
甲周炎首先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一般无全身症状。随后感染蔓延至甲根周围和甲下。所以甲周炎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以便就医治疗。
甲周炎相鉴别诊断如下:
甲沟炎:多因甲沟及其附近组织刺伤、擦伤、嵌甲或拔“倒皮刺”后造成甲下脓肿,常由甲沟炎蔓延发生或甲下刺伤引起感染或指端挤压伤而致甲下血肿继发感染,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病菌从伤口侵入,沿甲沟扩散,此时皮下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趋化,继而损伤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形成半环形脓肿,脓液还可自甲沟—侧蔓延到甲根部的皮下及对侧甲沟。
灰指甲: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真菌感染导致指甲结构改变, 颜色改变,并且相互传染的一种真菌性皮肤病,导致指甲变形,增厚,容易脱落,分离,常有一个导致多个指甲被传染。
来源资料:《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 第3期
一般没有特殊检查方法,可根据甲沟炎表现出来的症状诊断,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单侧甲沟炎时,一般白细胞无明显变化,形成甲下脓肿后,因细菌毒素吸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所以,甲周炎用拭子取分泌物行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必要时行斑贴试验。而细菌学检验是对血液或者组织中的细菌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如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等检查。不合宜人群:根据所作的检查不同而不同;真菌检查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一种检查方法。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标本的质量,它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因此,采集多部位的损害可提高阳性率。制片时,溢出的封固液应吸去,以免腐蚀镜头。
斑贴试验是测定机体变态反应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根据受试物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直接用原物作试剂,将试液浸湿4层1cm2大小的纱布,或将受试物置于纱布上,置前臂屈侧,其上用稍大透明玻璃纸覆盖,四周用橡皮膏固定,经48小时取下,可诱发局部皮肤出现反应,于72小时根据局部皮肤表现判读结果。
来源资料:《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5年 第4期
甲周炎早期治疗是整个治疗的关键。在局部炎症未扩散之前,或者是趾(指)局部一旦有损伤时即做治疗,可缩短病程。早期可用热敷、理疗、外敷鱼石脂软膏或三黄散等,应用碘胺药或抗生素。已有脓液的,可在甲沟处作纵形切开引流。感染已累及指甲基部皮下周围时,可在两侧甲沟各作纵行切口,将甲根上皮片翻起,切除指甲根部,置一小片凡士林纱布或乳胶片引流。如甲床下已积脓,应将指甲拔去,或将脓腔上的指甲剪去。拔甲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甲床,以免日后新生指甲发生畸形。
甲周炎早期处理方法:
1.患部涂碘酊:一天三次;患部作消毒处理后敷消炎止痛膏或鱼石脂软膏,一天一次;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局部热敷。一般情况下2d~3d可好转。一旦炎症蔓延至整个甲周,除了局部换药外,还应适当全身用药。等脓液形成之后,彻底引流。引流过程中,根据脓液穿透的部位,及早做部分拔甲处理。
2.还有一种情况是:脓液首先在损伤一侧甲沟形成,脓液排出后甲沟处的皮肤破损,排出脓液后的肉芽在甲沟处部分覆盖趾甲,导致甲沟处的分泌物无法排出。有时由于活动多,鞋子的挤压,肉芽出血坏死,反复感染经久不愈。此时绝大多数病例需要全部拔出趾甲,同时剪掉超出部分的肉芽组织。完全拔甲后需要长期换药,直到新的趾(指)甲全部长出为止。
甲周炎的一般保守疗法:
1、抗生素:种类较多,有肌注,静脉用药,外用药等类型。
优点:对细菌有较强的遏制作用,有一定的消炎止痛效果。
缺点:对于物理性趾甲刺入所致的嵌甲,似乎没有作用。
2、消炎镇痛剂:如水杨酸制剂等,有口服,软膏,注射等类型。
优点:可减轻疼痛和肿胀,适合于疼痛难忍时使用。
缺点:对治疗嵌甲无效,如果长期使用,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患有胃肠病的人慎用。
3、尿素软膏:
优点:可软化皮肤,也可软化趾甲,有助于矫正。
缺点:软化趾甲所需的时间很久,非常麻烦,单独用效果不佳,也就是,即使软化的趾甲,而不使用矫正手段,也难以治愈趾甲变。
4、硝酸银:
优点:治疗时疼痛较小,通常不需要麻醉,可使肉芽组织平覆,对脓液和渗液有遏制作用。
缺点: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并且会使皮肤和趾甲的颜色变黑,严重影响美观.只对肉芽组织有作用,趾甲的矫正帮助不大。
5、“棉花塞垫法” 和“胶管塞垫法”:用打点滴的胶管代替棉花,来填塞在甲沟处,并用特殊的胶水粘合。
优点:简单方便,可自行处理。
缺点:容易脱落,填塞力不足,效果较差,易复发。
6、中医中药疗法:中药外敷,浸泡等,或传统的修脚技术等。
优点:通常没有什么副作用,对于消除炎症效果较好。
缺点:治疗效果需要根据医师的个人经验来定,没有统一的标准。
每年9月份到10月份为甲周炎的高发期。9月到10月发病人数接近全年的一半左右。一般患者就诊时已是甲周炎的中晚期,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认为甲周炎 不是什么大病,不用看医生也会治愈。因此错过较好治疗时期。另一方面在治疗过程中合理修剪指甲,避免损伤。一旦有可疑性损伤应及时处理,适当减少活动,穿 松软的袜子和鞋子,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一定妥善处理手指倒刺,正确修剪指甲,预防嵌甲;注意劳动保护,手指有微小伤口时,可涂2.5%碘酊,碘伏等,预防感染。
来源资料:《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 第2期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