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即颈部淋巴结核,是一项常见的颈肿大的病,中医指颈部生疮,久而不愈,常出浓水。
流出脓水的管道称之为瘘管,是指人或动物体深部脓肿,体表或脏器之间形成的管道,病灶分泌物由此管流出。
瘘,即漏也。经年成漏者,在颈则曰瘰瘘,在痔则曰痔瘘。——明·楼英《医学纲目》
来源地址:http://search.39kf.com/s?d=0&q=
瘘形成的原因较多,如先天发育缺陷、医源性损伤、创伤、疾病等。在疾病中,可由脏器病变所引致,如十二指肠憩室炎,亦可能是十二指肠毗邻器官的病变所造成,如慢性结肠炎、胆结石等,引起瘘最常见的病因是医源性损伤,其次是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肿瘤、结核、溃疡病及Crohn病等病理因素低于10%。
1.先天因素:真正的先天性瘘极为罕见,仅见少数个案报道。
2.医源性损伤:为主要的引起各脏器瘘变的原因。
来源地址:http://search.39kf.com/s?d=0&q=
通过各种不同的内镜和辅助检查方式,我们可以明确的确定瘘变的位置、病性、病变程度,根据解剖位置的不同,我们可以明确瘘的病名,如颈部食管位置的统称之为食管瘘,血管方面的称之为血管瘘,胃肠道方面的根据部位不同分为十二指肠瘘、直肠瘘等;乳腺上的瘘管称之为乳管瘘。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地址:http://search.39kf.com/s?d=0&q=
针对于各种不同部位的瘘变,我们需要不同的检查方式,主要选择血、尿、便、常规、生化及电解质检查。
1、X线检查 包括腹部透视、腹部平片和消化道钡剂造影。
(1)腹部透视和腹部平片:
(2)消化道钡剂造影:
①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可见影像有:
②下消化道钡剂灌肠:
(3)静脉肾盂造影:如十二指肠肾盂(输尿管)瘘病人行此检查时,因病肾的功能遭到破坏,常不能显示瘘的位置,但从病肾的病变可提供瘘的诊断线索;并且治疗也需要通过造影来了解健肾的功能,所以仍有造影的意义。
2、超声、CT、MRI检查 可从不同角度、不同部位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及消化道病变的部位、范围及胆管的形态学变化。
3、ERCP检查 内镜可直接观察到胃肠瘘的瘘口,同时注入造影剂,可显示瘘管的走行、大小等全貌,确诊率可达100%,是肠内瘘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4、内镜检查
(1)肠镜检查
(2)腹腔镜检查
(3)膀胱镜检查
5、骨炭粉试验 口服骨炭粉,15~40min后有黑色炭末自尿中排出。此项检查仅能肯定消化道与泌尿道之间的内瘘存在,但不能确定瘘的位置。
来源地址:http://search.39kf.com/s?d=0&q=
针对于不同位置的瘘变,我们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主要考虑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即造瘘术来进行处理。
1.非手术治疗 鉴于部分瘘可以自行痊愈,加之部分瘘可以长期存在而不发生症状,目前只对有临床症状的瘘行手术治疗,方属合理。非手术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的静脉营养支持,必要时可加用生长激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如临床表现不好转,应转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在输液(建立两条输液通道)、输血、抗感染等积极抗休克与监护下施行开放式探查术。
良性的可做单纯瘘管切除,分别做瘘变部位修补,缝闭瘘口。倘瘘口周围瘢痕较重或粘连较多,要行瘘口周围切除和吻合术。对内瘘切除后,有时病变部位缺损较大,则修补时应注意松解屈氏韧带,以及右侧系膜上血管在腹膜后的附着处,保证修补处无张力。先天性者,有多发性瘘的可能,因此手术时要认真而仔细地探查,防止遗漏。
术后须严密观察病情,继续应用有效的抗生素,给予瘘管位置减压。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饮食方面的改善以达到巩固手术效果的目的。
一般饮食禁忌如下:
忌酒、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控制高脂肪饮食及低纤维食物;尽量少吃油炸、熏烤及腌制食物;多喝酸奶、蘑菇汤、海带汤、黄花鱼汤。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地址:http://search.39kf.com/s?d=0&q=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