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

  • 别名:Barre-Lieon综合症
  • 患病部位:颈部、头部,颈背部
  • 所属科室:外科、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
  • 细分症状:神经性颈性眩晕、血管损伤颈性眩晕、颈动脉创伤颈性眩晕
  • 相关疾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火器性异物、颈动脉创伤性栓塞
  • 相关检查:压颈试验、尿镉检查、颈部CT扫描、颈椎X线检查、颈椎MRI检查
  • 相关药品:天麻蜜环菌片、眩晕宁颗粒、眩晕宁片、颈复康颗粒
  • 相关症状:神经性耳鸣、晨起时颈背部弥漫性剧痛、颈部有擦伤痕迹

1颈性眩晕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颈性眩晕多因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眩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属椎动脉型颈椎病,此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

  颈性眩晕为发作性眩晕,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当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眩晕。颈性眩晕多发于40岁以上,男女无明显差别,血压基本正常。突然发病,常因晨起或午休后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

来源资料:《国内康复医学杂志》 1998年 第6期

2颈性眩晕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颈性眩晕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为颈椎病压迫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等。与颈性眩晕有关的颈椎病主要是椎动脉型和交感型。交感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收缩,引起一些后循环供血不全的临床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等。而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压迫进而引起供血不足,其中颈性眩晕患者中老年人是最常见人群,其病理原因可能与如下几点相关。

  老年人易发生颈性眩晕的原因:

  1.骨质增生,骨刺可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致血流减少。

  2.血管病变,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多见,容易发生椎动脉供血不足。

  3.颈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颈椎相对缩短,椎动脉相对变长,发生折叠或扭曲,影响椎动脉血液循环。

  4.颈椎错位,颈椎盘退变时,椎间隙变窄,关节囊和椎间韧带松弛,颈椎失稳,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使颈椎错位,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或直接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痉挛或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

来源资料:《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 第3期

3颈性眩晕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颈性眩晕患者年龄常多于40岁以上发病。其诊断可通过患者的依据临床表现、颈椎检查、脑血流图、颈椎X线平片即可确诊。颈性眩晕患者发生的眩晕发病常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颈部做后仰,旋转动作时,可诱发眩晕或恶心感,可伴有神经根性症状。

  颈性眩晕常为突然发病,常因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往往伴有眼球水平震颤。脑血流图枕乳导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扭颈试验阳性。颈性眩晕在临床中应与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等相鉴别。

  颈椎检查可见颈部活动受限,患病椎体棘突偏歪,椎旁有压痛,颈2棘突偏歪多见,因椎动脉进入横突孔后,垂直上升,从第2颈椎到进入枕骨大孔之前椎动脉在此段发生多个弯曲,所以椎动脉血流受阻碍也多发生于此。

  颈椎X线平片正侧片,左右斜位及张口位片示,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反张,成角或中断,骨质增生,环椎后结节上翘,齿状突距两侧块距离不等宽。

来源资料:《国内脊柱脊髓杂志》 1999年 第5期

4颈性眩晕症状检查

  颈性眩晕患者可行压颈试验、颈静脉检查、引颈试验、桡骨膜反射、颈椎CT检查等检查项目,检查时,可发现额棘突,棘突间、横突、棘旁颈肌、枕外粗隆外下方、肩胛上区有压痛、紧张、坚硬或硬结。甚至隔夜病人在按压某一部位时可出现眩晕及眼震或扪诊颈椎不部时眩晕明显减轻,头及颈部运动受限情况。

  颈性眩晕的辅助检查项目:

  1、X线可见颈椎椎体、椎间盘、钩突关节退变和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改变。

  2、颈扭曲试验及颈性掩震检查可呈阳性。

  3、其他激发性眼震电图检查可无异常,或出现头位性眼震、少年可有冷热试验增强。

  4、脑超声可见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

来源资料:《国内康复医学杂志》 1997年 第4期

5颈性眩晕治疗/预防

  颈性眩晕中医称“项痹”,其有痹阻不通之意。西医认为颈性眩晕多由椎动脉型颈椎病造成,患者可经常按摩颈部软组织以缓解颈性眩晕症状,此外还可通过理疗、颈椎牵引、封闭、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

  1.通过理疗缓解肌肉痉挛,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常用超短波、红外线等。

  2.颈椎牵引。对老年人,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间隔3~5天继续牵引。

  3.封闭。可用0.5%普鲁卡因溶液、泼尼松颈椎后关节囊封闭,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4.药物。急性期适当用血管扩张剂,如倍他司汀(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加曲克芦丁(维脑路通)静点,10天1个疗程,配合维生素类药物口服如维生素B1、B6等。

  5.手术治疗。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者,骨质增生严重,颈椎管狭窄症等需手术治疗。且患者具有以下三种情况时方可考虑施术,可行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术。

  (1)有明显的颈性眩晕或猝倒发作,至少2次以上者。

  (2)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且又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者。

  (3)经DSA椎动脉造影或MRA检查证实者。

  颈部锻炼方法可预防颈性眩晕的发生:

  1.颈项操

  (1)颈项争力:站立,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叉腰,抬头望天,还原,然后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叉腰,低头看地,还原,要求呼吸自然,腰不参与活动。

  (2)向后观瞧:姿势同前,右手臂随头颈向右后转,目视右手,还原;然后左手臂随头颈向左后转,目视左手,还原。

  (3)前伸探海:姿势同前,头颈前伸并转向右前方,双目前下视,还原;然后,头颈前伸并转向左前方,双目前下视,还原。

  (4)回头望月: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转,双目转视右后上方,还原;头颈向左后上方转动,双目左后上方,还原。

  (5)金狮摇头:头颈向左右各绕环一周。

  2.颈椎操

  (1)击拳运动:徒手或手持 1~2kg重的哑铃向前斜方,侧方,上方击出,各方向可作4~8次。

  (2)肩后张扩胸运动:两肘屈曲,用力后旋同时扩张,再扩张,重复8~12次。

  (3) 仰有抗阻运动:两手交叉于头部,头仰时两交叉手给予一定的阻力,作6~8次。

  (4)体侧屈运动:头颈正直,体侧屈时,头颈部随之侧屈,左右交替进行,各 4~8次。

  (5)耸肩运动:立正姿势,两肩同时用力上耸,放松下落,再耸肩后用力向前或后交替绕环旋落下,重复4~8次。

  (6)旋肩运动:两手各扶同侧肩,以两肘分别划弧作旋转运动,前后交替进行,各6~8次。

  (7)头俯仰运动:头前屈至下全面贴胸停片刻,再后仰至最大角度停片刻,重复6~8次。

  (8) 头侧屈运动:头侧屈(头贴近同侧肩部),复原停片刻再向另一侧屈,重复6~8次。

  (9)头左右转动:头向一侧转动,复原后停片刻再向另一侧,重复6~8 次。

  (10)头环绕运动:头先后前,左,后,右环绕运动,停片刻后再向前,右,后,左环绕运动,力求活动范围大,缓慢,重复6~8次。

来源资料:《中华外科杂志》 1990年 第10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颈性眩晕症状描述
2颈性眩晕症状起因
3颈性眩晕症状诊断/鉴别
4颈性眩晕症状检查
5颈性眩晕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