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为成人硬肿症,成人硬肿症大多数病人常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后的数天至6周内开始于发生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症状。成人硬肿症(adult scleredema)是一种以突然发生弥漫性对称性皮肤发硬为特征的少见病。多发生于感染性疾病之后,经过数年多可自行缓解。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8年 第6期
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病因不明。根据大多数患者发生于感染性疾病(包括咽炎、脓疱疮、蜂窝织炎、麻疹、腮腺炎等)之后,其中半数以上系链球菌属感染。像脓疱疮这种疾病,致病菌主要为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凝固酶阴性的白色葡葡球菌,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混合感染者亦不少见。对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是否为变态反应的一种表现,或是一种自身免疫的过程,或是基质内由于微生物毒素所致的一种中毒性紊乱尚有争论,确切病因有待研究。
大多数病例常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后的数天至6周内开始于颈后及肩部进行性对称性弥漫性皮肤发硬,很快扩展到面部、颈前、头皮、胸背及上臂。有的病例也可累及腹壁、臀部和胸部等处。皮肤呈实质性非凹陷性发硬,正常皮纹消失,呈皮色、棕黄色或苍白色,表面呈蜡样光泽,与正常皮肤分界不清。局部感觉如常,无萎缩、发炎、色素改变及毛发脱落等现象。肿硬程度常以颈、肩、背及面部为最重,触之有硬象皮样感觉。如累及面部则表情缺失,而呈假面具样外貌,累及口咽及舌部则舌体变大、吞咽困难;累及颈部则转颈不便;累及胸壁则吸气扩胸受限。少数病例可有肝脏肿大,骨骼肌及心肌受累,心律失常,胸膜、心包及腹膜渗出。偶见腮腺肿大等病变。
来源资料:《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6年 第5期 作者
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根据皮损常先发于后颈或肩部,迅速向面部、胸、背、上臂等处发展,呈进行性对称性弥漫性皮肤变硬,而无萎缩、发炎、色素改变及毛发脱落等现象,局部感觉如常,可以确定诊断。本病主要需与硬皮病相鉴别,硬皮病(scleroderma),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特点的结缔组织病,其主要特点为皮肤,滑膜、骨骼肌、血管和食道出现纤维化或硬化,有些内脏器官,如肺、心脏,肾脏和大小动脉也可有类似的病变。有些病人只发生皮肤硬化,称为局限性硬皮病;而有些病人还同时发生心、肺、胃肠和肾等内脏纤维化和硬化,这种情况被称为系统性硬皮病,往往病情严重,预后较差,本病在结缔组织病中仅次于红斑狼疮而居第二位,患者以女性较多,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发病年龄以20~50岁多见,生育年龄的妇女发病最为多见,儿童、老人也可发病,有报道矿工和接触硅的工人得硬皮病的病人较多。
而硬皮病(scleroderma)的病因是因为根据部分患者有明显家族史,在重症患者中HLA-B8发生率增加及患者亲属中有染色体异常,认为遗传类型的特征可能在X染色体的显性等位基因上;不少患者发病前常有急性感染,包括咽峡炎,扁桃体炎,肺炎,猩红热,麻疹,鼻窦炎等,在患者的横纹肌和肾脏中曾发现副粘病毒样包涵体。
来源资料:《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0年 第2期
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部分患者抗“O”增高,其他项目异常无规律性。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表皮正常,真皮较正常增厚约3倍,胶原束增厚并被透明腔隙所分离,腔隙内证实有非硫酸盐酸性黏多糖沉积,血管周围轻度浸润,皮肤附属器多不萎缩,电镜观察可见增生的胶原纤维粗细均匀,呈束状排列,伴过量微纤维内物质的积聚和体积小,功能不活跃的成纤维细胞。
所以,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可做以下检查:
1.一般检查:
部分病人可有贫血,血红蛋白降低,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与慢性炎症有关的增生低下性贫血,亦可因胃肠道受累导致铁,叶酸或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而继发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常与肾脏受累有关,由存在于肾小动脉内的纤维蛋白(fibrin)所引起,病人可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升高,有肾脏受累时出现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和各种管型,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尿17羟,17酮皮质醇测定值偏低。
病人可有血沉增快,但C-反应蛋白一般正常,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可有多克隆恩γ球蛋白血症,IgG,IgA,IgM升高,冷球蛋白升高,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病人受累或未受累的皮肤感觉时值测定均较正常明显延长,可达正常的5~12倍。
2.免疫学检查:
以人类喉癌细胞(Hep-2)作底物来检测抗核抗体,约95%的病人可为阳性,荧光核型可为斑点型,核仁型和抗着丝点型(anticentromere),其中斑点型和核仁型对硬皮病,特别是弥漫型硬皮病的诊断较有意义,抗核仁抗体对硬皮病的诊断相对特异,可见于20%~30%的病人,已证实与硬皮病有关的抗核仁抗体为抗RNA多聚酶Ⅰ,Ⅱ,Ⅲ抗体,可见于5%~40%的弥漫型硬皮病,病人心,肾受累出现率较高,抗着丝点型抗体可见于50%~90%的CREST综合征,60%~80%的局限型硬皮病以及10%的弥漫型硬皮病病人,偶见有雷诺现象的病人,很少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抗着丝点抗体被认为是CREST综合征的标记抗体,该抗体阳性的病人易出现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皮下钙质沉积,比该抗体阴性者出现肺部疾患少,且它的滴度不随时间和病程而变化,对CREST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硬皮病的分类均有帮助。
来源资料:《中华创伤杂志》 2000年 第3期
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除去感染性病灶外,一般予以对症和支持治疗。而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可能发于感染性疾病,所以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可做以下治疗:
一、血管活性剂:主要用于以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1.丹参注射液
每毫升相当原生药2g,8~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或间歇应用。对皮肤硬化、张口和吞咽困难、色素沉着、关节僵硬和疼痛以及雷诺现象等有一定效果,但有出血倾向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采用。
2.胍乙啶(guanethidine) 开始量12.5mg/d,渐增加于25mg/d,3周后改为37.5mg/d。对雷诺现象有效(有效率约50%)。
3.甲基多巴
125mg,每日3次(或1~2g/d)。能抑制雷诺现象。
二、结缔组织形成抑制剂:
1.青霉胺(D-penicillamine)
能干扰胶原分子间连锁的复合物,抑制新胶的生物合成。开始服250mg/d,逐渐增至全量1g/d,连服2~3年,对皮肤增厚和营养性改变疗效显著,对微循环和肺功能亦有改善,并能减少器官受累的发生率和提高存活率。在服药过程中,本药对肾可有刺激,并能抑制骨髓,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若同时伴服左旋合酰胺(I-glutamine)0.2g,每日3次,其疗效较单服青霉胺为佳。
2.秋水仙碱(colchicine)
能阻止原胶原转化为胶原,抑制胶原的积贮。用量为每日~1.5mg,连服3个月至数年,对皮肤硬化、雷诺现象及食管改变均有一定疗效。用药期间如有腹泻可减量或给于半乳糖甙酶(β-galactosidase)。
3.积雪甙(asiaticoside)
为中药积雪草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实验证明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软化结缔组织。用法为:片剂(每片含积雪甙10mg)每日服3次,每次~4片;针剂(每支2ml含积雪甙20mg)肌肉注射,每周2~3次,每次支。对外国佬化硬皮、消除组织浮肿、缓解关节疼痛、愈合溃疡等均有相当效果(有效率约80%),一般1个月左右开始见药。
三、抗炎剂:
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硬皮病早期的炎症、水肿、关节等症状有效。一般常先用泼尼松30mg/d口服,以后渐减于5~10mg/d的维持量。如有蛋白尿、高血压或氮质血症存在应避免应用。
四、免疫抑制剂:
如硫唑嘌呤(75~150mg/d)、苯丁酸氮芥(6mg/d)、环磷酰胺(50~200mg/d)等均可选用,对关节、皮肤和肾脏病变有一定疗效。与糖皮质激素合并应用,常可提高疗效和减少皮质激素用量。
五、物理疗法:
包括音频电疗、按摩和热浴等,其中音频电疗对本病有较好疗效,局限型者可使之完全恢复,系统型亦有软化肌肤、改善组织营养、愈合溃疡之效。开始每日治疗1~2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待病情好转后可隔日1次,治疗时间较久。
六、其他:
如封闭疗法、维生素E、复合磷酸酯酶片,以及丙酸睾丸素等均可酌情配合选用。
颈后及肩部皮肤发硬常在发病后3~6个月内自行好转,多数在2年内完全消退,少数病例则持续不退,或仅部分改善,长期保持残余发硬区而不完全恢复,此种情况多伴有糖尿病。有的病例可复发。 有的经过数年多可自行缓解;现在多数人认为本病很可能是有遗传因素,再加持久的慢性感染而造成的一种自身免疫病,部分病例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甲状腺炎,类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合征等相重叠,因而有上述危险因素更应注意预防。
来源资料:《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5年 第4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