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可前屈,怕仰伸

  • 患病部位:颈部,脊柱
  • 所属科室:外科,骨外科、脊柱外科
  • 细分症状:生理性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病理性颈部可前屈,怕仰伸
  • 相关疾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软骨发育不全、退行性黄韧带肥厚
  • 相关检查:颈部活动度检查、颈部MRI检查、颈椎CT检查、肌电图检查
  • 相关药品:根痛平胶囊、万通筋骨片、骨筋丸胶囊、伸筋丹胶囊
  • 相关症状:颈部呈僵直状、不能转颈、脊髓压迫、括约肌功能障碍

1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颈部可前屈,怕仰伸:患者常使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功能位),可前屈,怕仰伸。在正常状态下,颈椎椎管内径(前后矢状径及左右横径)均有一定大小,以容纳椎管内的脊髓神经等组织。但如其内径小于正常,尤其是矢状径一定值小于12mm时,即构成椎管相对狭窄,而小于10mm时则属一定狭窄,并可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症状。本病的治疗仍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但久治无效者仍应手术扩大椎管矢状径。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山西医药杂志》 1991年 第3期

2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症状起因

  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的病因:引起椎管矢状径狭窄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除椎管本身发育扁平外,尚与椎板肥厚、椎弓根短、小关节肥厚或向椎管方向增长等因素有关,当然黄韧带肥厚亦与先天发育有关。由于椎管发育性狭窄,致使椎管内容积缩小,并引起局部的有效间隙下降,以致椎管内的脊髓组织处于临界饱和状态。

  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的发病机制:

  1.先天发育性因素:先天发育性因素主要是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此种原因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是构成发病的主要因素。作者通过对数千例手术病例的观察发现,此种因素与家族及地区有一定关系,某些地区及家族较为多发,今后将会从基因研究中不断加以验证。

  由于椎管发育性狭窄,致使椎管内容积缩小,并引起局部的有效间隙下降,以致椎管内的脊髓组织处于临界饱和状态。这种患者在后天稍遇某些继发性因素,包括外伤性水肿、椎节松动不稳、髓核突出(或脱出)和骨刺形成等时,均易激惹椎管内的脊髓组织,引起神经症状。患者矢状径愈小,病情愈重;致压物愈大,症状亦愈明显。在此基础上,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后纵韧带骨化或其他病理解剖性因素,不仅病情重,且治疗困难,预后亦差。

  2.后天一般附加性因素:指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者主要因椎节松动与不稳而引起椎体间关节、后方两侧小关节及钩椎关节的移位。在移位程度很小时,虽然对一个大椎管者可以毫无影响,但在椎管狭窄者,却可以立即出现脊髓或脊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症状。

  此外,后方黄韧带亦可因椎节松动而出现内陷,以致使椎管内的压力增加,并构成先天性椎管狭窄症发病的诱发性及动力性因素。

  3.后天继发性因素:实质上是在前者基础上出现的器质性病变,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形成骨刺、黄韧带变厚、髓核突出(脱出)或髓核脱出+钙化等。与前者不同是:此种因素与发育性椎管狭窄共同构成其发病的直接因素,并具有持续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非手术疗法常难以使其根除。

来源资料:《国内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年 第12期

3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症状诊断/鉴别

  颈部呈僵直状:颈,肩及枕部疼痛,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及颈部呈僵直状,是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通常情况下,患者的颈部会无法前屈和仰伸。但是颈部可前屈,怕仰伸患者可前屈,因此临床上容易鉴别。

  不能转颈:不能转颈是闭锁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的症状。闭锁综合症又称闭锁症候群,即传出状态,系脑桥基底部病变所致。主要见于脑干的血管病变,多为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导致脑桥基底部双侧梗塞所致。

  颈强直:颈强直是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尤其是伸肌,头前屈明显受限,即被动屈颈遇到阻力,头侧弯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头后仰无强直表现。见于各种类型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颈椎疾病等。

来源资料:《国内脊柱脊髓杂志》 2013年 第5期

4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症状检查

  在临床上,颈部可前屈,怕仰伸常与颈椎病相混淆,事实上,两者容易并存,因为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绝大多数是建立在椎管狭窄这一病理解剖基础上的,而椎间盘突出、脱出及骨赘形成,又是椎管狭窄症的诱发因素。因此,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关键是要分清何者在先,何者为后,此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至关重要。通过大量病例的观察,作者发现发育性或原发性颈椎椎管狭窄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感觉障碍:绝大多数,甚至超过95%的病例均具有此组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皮肤过敏或感觉分离等现象,此主要是由于脊髓丘脑束及其他感觉神经纤维束受累所致。其特点是:

  (1)发生较早:此组感觉障碍症状大多在本病的早期即首先出现,其与颈椎病,尤其是脊髓型颈椎病明显不同的是,后者的感觉障碍症状出现较晚。

  (2)上肢先发:其中90%以上的病例感觉障碍先从上肢开始,以手臂部尤为多发,亦可能先从肩部开始。

  (3)以麻、痛为主:患者多主诉在本病初发时有手指(多在指尖)或手臂部疼痛及麻木感,尤以刺痛为多见。

  (4)症状持续:当感觉障碍出现后,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可有阵发性加剧,多与各种诱发因素有关。

  2.运动障碍:多在感觉障碍症状出现后数周或数月出现,其中大多是在检查时发现。主要表现为锥体束征,患者多从步态沉重、下肢无力、抬步困难、易跪倒及束带感等症状开始,并随着病程的发展症状日益加重,以致完全瘫痪。

  3.肌肉萎缩:单纯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患者的肌肉萎缩症状一般较单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出现晚,但其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时,则此组症状不仅出现早,且程度也多为明显,范围亦较广泛。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发育性椎管狭窄系多节段之故,因而一旦出现各种附加因素致使脊髓受累,则往往是数个节段同时出现。在检查时其平面一般不会超过椎管狭窄最高节段的神经支配区,此与脊髓侧索硬化症时的肌肉萎缩平面常高至颈2水平以上明显不同。与此同时,尚应注意除外合并枕颈部畸形的病例。

来源资料:《颈腰痛杂志》 2013年 第1期

5颈部可前屈,怕仰伸治疗/预防

  颈部可前屈,怕仰伸早期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但经正规的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或无法治疗而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时,则需行手术治疗。由于本病的病理解剖基础是器质性(骨性)椎管狭窄,因此保守疗法常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除非在症状较轻或发病时间较晚的年迈患者,尤其是全身实质性脏器有病变的患者。对半数以上的重型病例,仍应选择手术疗法。

  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的预防没有具体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遏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来源资料:《国内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9年 第7期

6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缓解方法

  本病早期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但经正规的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或无法治疗而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时,则需行手术治疗。由于本病的病理解剖基础是器质性(骨性)椎管狭窄,因此保守疗法常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除非在症状较轻或发病时间较晚的年迈患者,尤其是全身实质性脏器有病变的患者。对半数以上的重型病例,仍应选择手术疗法。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建议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症状描述
2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症状起因
3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症状诊断/鉴别
4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症状检查
5颈部可前屈,怕仰伸治疗/预防
6颈部可前屈,怕仰伸缓解方法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