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短又称为短颈畸形,先天性骨性斜颈或先天性颈椎融合畸形,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颈椎融合。主要表现为颈 椎缩短。短颈畸形有三大临床特点:颈部短粗、后发际低平、颈部活动受限。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具有上述特点,Gray等认为只有32%出现典型的三联症。
主要表现为后发际明显低于正常人。仔细观察其颈部较正常人变短。面部不对称,从乳突至肩峰的两侧颈部皮肤增宽,呈翼状颈。由于椎体的融合,使颈椎的活动范围明显受限,旋转和侧弯受限尤为明显。
多节段和全节段融合活动受限明显,单节段和下节段融合不太明显。上颈椎融合引起的短颈畸形,常合并枕颈部畸形,多在早期出现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枕部不稳引起的脊髓受压表现。此外,短颈畸形可合并脊柱侧弯、高位肩胛骨和蹼状畸形。
来源资料:《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1年 第9期
颈短症状起因:
1、颈短是一种颈椎发育畸形可为全部颈椎或几个颈椎融合,也可为椎体、椎板、椎弓和棘突的局部融合。颈短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通常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本应形成椎间盘的间叶组织发育障碍,当椎体终板成熟后椎体间叶组织不发生椎间盘或软骨化直至骨化,形成椎体间融合。少数先天性颈椎融合与遗传有关
遗传因素尚难以证实,在临床上罕有家族性发病趋势者。但家族系谱分析确定了该病的基因位点。大鼠相关实验模型提示PAX基因家族成员及Notch信号通路异常可能是其病因。确定基因遗传及病理解剖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对该综合征的多样性作出解释。
2、颈短也称,短颈畸形常由脊柱侧凸及半椎体、心脏畸形、肾脏畸形、高肩胛症、颈肋及脊柱裂等引起。
来源资料:《中华医学杂志》 2011年 第47期
颈短的诊断
1、颈部短粗,常不太明显,但仔细观察其颈部较正常人变短。面部不对称,从乳突至肩峰的两侧颈部皮肤增宽,呈翼状颈。
2、上颈椎融合引起的短颈畸形,常合并枕颈部畸形,多在早期出现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枕部不稳引起的脊髓受压表现。
3、颈椎活动受限,由于椎体的融合,使颈椎的活动范围明显受限,旋转和侧弯受限尤为明显。多节段和全节段融合活动受限明显,单节段和下节段融合不太明显。
4、短颈畸形合并颈肋、隐性脊柱裂、神经根或丛分布畸形,可出现臂痛、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合并心脏畸形、肾脏畸形者也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颈短的鉴别
颈短通过典型症状(颈部短粗、后发际低平)和影像学相关检查,不难与颈椎病等相鉴别。
来源资料:《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8年 第5期
颈短的检查:
1、颈部MRI检查
颈部MRI检查能够明确地显示颈椎融合的节段,并可确定脊髓受压部位和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在婴幼儿因椎体未完全 骨化,融合椎体间有透明带类似椎间盘,仔细观察会发现此透明带比正常椎间隙窄。颈短在X线正侧位片上很难清楚地显示畸形部位。
2、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彩超是一项用于检查动脉血管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颈动脉超声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上述仪器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
3、X线检查
于颈椎常规正位及侧位X线平片上均可发现颈椎先天发育性融合畸形的部位与形态,其中以双椎体融合者为多见而三节以上者甚少。在颈段半椎体畸形属罕见(多见于胸、腰椎节)。根据病情需要,尚可加摄左、右斜位及动力性侧位片以全面观察椎节的畸形范围及椎节间的稳定性。
来源资料:《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年 第17期
颈短的中医治疗
1、手法按摩推拿疗法:这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也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
2、颈椎牵引疗法:这是颈椎病较为有效并且应用较广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各类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
3、理疗: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普长因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4、温热敷: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药熏洗方来热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5、药物治疗:药物在本病的治疗中可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可选择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血管扩张剂及中草药等,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颈短的简单预防
专家解释称,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用手机发短信、看新闻、玩游戏等,会使颈肩部位饱受压力,导致颈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神经。医生建议应尽量减少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使用时间,并经常做一些伸展运动。
来源资料:《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年 第23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