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是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症状之一,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原发性大动脉炎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或Takayasu`s病。东方国家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年女性。多发性大动脉炎是指主要累及大动脉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造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本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因此可能使头部、上肢、下肢和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发病原因不明。此病可分四型,Ⅰ型病变累及主动脉弓和它的分支;Ⅱ型累及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无主动脉弓;Ⅲ型包括Ⅰ、Ⅱ型的特征;Ⅳ型肺动脉受损。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 第23期
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认为这是一种与免疫复合物沉着有关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且多数可能与某些感染有关联。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等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的患者曾检出抗主动脉抗体,但其病因作用不肯定。在亚洲和非洲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年青女性,女与男之比约1:8。在临床分析中,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动脉栓塞:主要由血栓所造成,此外,空气,脂肪,癌栓以及导管折断等 异物也能成为栓子,如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心室壁的血栓脱落;人工心脏瓣膜上的血栓脱落等。
血管源性:动脉瘤或人工血管腔内的血栓脱落;动脉粥样斑块脱落,主要病理变化有:早期动脉痉挛,以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重缺血后6-12小时,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肉及神经功能丧失。
医源性:动脉穿刺插管导管折断成异物,或内膜撕裂继发血栓形成并脱落等,其中以心源性为最常见,栓子可随直流冲入脑部,内脏和肢体动脉,一般停留在动脉分叉处,在周围动脉栓塞中,下肢较上肢多见,依次为股总动脉,髂总动脉,腘动脉和腹主动分叉部位;在亡肢,依次为肱动脉,腋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主要病理变化有:早期动脉痉挛,以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重缺血后6-12小时,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肉及神经功能丧失。
来源资料:《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2年 第S1期
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症状诊断: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在发病初期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重下降、肌痛、关节炎和结节红斑等症状,局部症状体征按受累血管不同,有不同器官缺血的症状与体征。
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鉴别:
动脉盗血:颈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时,健侧颈内动脉血流通过前交通动脉流入患侧,出现健侧颈内动脉血流通过前交通动脉流入患侧,出现健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表现,或椎-基底动脉血流可经后交通动脉逆流入患侧颈内动脉,产生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表现,如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则由椎基底动脉和颈外动脉代偿供血,可同时有大脑及小脑受损表现。
来源资料:《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 第3期
颈动脉搏动检查:颈动脉搏动检查是用于检查颈血管动脉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 在每一心动周期中,颈部动脉管壁的周期性起伏。正常人颈部动脉的搏动在安静时不易见到,剧烈活动时心脏搏出量增加,可见颈动脉微弱搏动。在安静状态下,颈动脉出现明显的搏动,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严重贫血病人。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能患有多发性大动脉炎。
颈部活动度检查:颈部活动度的检查是对颈部进行活动性的检查,用于确诊与预防颈部和周边的疾病。颈部活动度检查检查过程:患者仰卧,医生一手置于胸前,另一手托住患者后脑部并被动前屈头颈,作颈部活动。
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检查:典型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临床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40岁以下女性,具有下列表现一项以上者,应怀疑本病。
(1) 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表现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
(2) 脑动脉缺血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以及颈部血管杂音。
(3) 近期出现的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伴有上腹部二级以上高调血管杂音。
(4) 不明原因低热,闻及背部脊柱两侧、或胸骨旁、脐旁等部位或肾区的血管杂音,脉搏有异常改变者。
(5) 无脉及有眼底病变者。
来源资料:《北京医学》 2001年 第1期
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治疗: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约20%为自限性,在发现时疾病已稳定,对这类患者如无合并症可随访观察。多数患者需要积极治疗,控制炎症,防止血管进一步狭窄。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预防:防止可能的诱因,居室不宜过冷和潮湿,温度要适宜。预防感染,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生活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加强营养,不可贪冷饮和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忌食辛辣食物和忌烟酒。
来源资料:《北京医学》 2001年 第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