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溃疡简介
应激性溃疡泛指休克、创伤、手术后和严重全身性感染时发生的急性胃炎,多伴有出血症状,是一种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重症监护的加强,生命器官的有效支持,以及抗感染药物的更新,增加了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机会。
应激性溃疡病因
1.严重创伤
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创伤有: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颅内疾病、脑外伤、腹部手术等。
2.长时间低血压
如休克、慢性肾衰竭、多器官衰竭等。
3.药物使用
如缓癌药物和类固醇激素治疗后,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的长时间使用。
4.其他因素
(1)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胃是应激状态下最为敏感的器官,情绪可遏制胃酸分泌和胃蠕动,紧张和焦虑可引起胃黏膜糜烂。
(2)胃黏膜屏障的损伤 对应激性溃疡来说,胃黏膜屏障的损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病原因,任何影响胃壁血流的因素都会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削弱胃黏膜屏障。大手术、严重创伤、全身性感染等应激状态,特别是休克引起的低血流灌注,均能减少胃壁的血流,发生应激性溃疡。
(3)胃酸和H+的作用 胃酸和H+一直被认为是溃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胃酸增多显然能加重胃黏膜防卫系统的负荷,但应激性溃疡时胃酸一般不高,甚至减少,尽管如此,仍不能否定 H+在应激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由于胃黏膜屏障受损,H+浓度虽不高,仍可逆行扩散,出现胃壁内酸化。则可产生急性胃黏膜损害。
(4)代谢产物的影响 如PG产生减少,而且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炎性介质的失控等。
(5)幽门螺杆菌感染 据报道,十二指肠溃疡病人Hp的检出率为85%,胃溃疡病人为53%,但Hp是造成溃疡病的病原菌还是溃疡发生后的并存菌还难以确定。现认为Hp可造成急性胃炎,但很少产生急性溃疡,也不会引起显性出血。
(6)胆盐的作用 胆盐对胃黏膜的作用不容忽视,胆盐被认为是除阿司匹林和酒精以外造成胃黏膜损害排行第3位的物质。
应激性溃疡临床表现
临床上本病不严重时无上腹痛和其他胃部症状,常被忽视,明显的症状是呕血和排柏油样便;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胃十二指肠发生穿孔时即有腹部压痛、肌紧张等腹膜炎表现。
此外必须注意有无合并的肺、肾等病变(即MODS)的表现。
应激性溃疡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下降,血细胞比容下降。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2.其他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 有特殊重要性,早期在胃的近段黏膜上可见多数散在的苍白斑点,24~36小时后即可见多发性浅表红色的糜烂点,以后即可出现溃疡,甚至呈黑色,有的表现为活动性出血。
(2)选择性动脉造影 可确定出血的部位及范围,且可经导管注入药物止血。
应激性溃疡鉴别诊断
应激性溃疡应与急性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疾病鉴别。一般依靠病史及胃镜检查可作出鉴别。
应激性溃疡治疗
首先是处理原发病,其次是维持胃内pH在4.0以上。包括以下措施:
1.全身治疗
去除应激因素,纠正供氧不足,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早给予营养支持等措施。营养支持主要是及早给予肠内营养,在24~48小时内,应用配方饮食,从25ml/小时增至100ml/小时。另外还包括预防性应用制酸剂和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控制感染等措施。
2.静脉应用止血药
如立止血、PAMBA、维生素K1、垂体后叶素等。另外还可静脉给埃索美拉唑、法莫替丁等遏制胃酸分泌药物。
3.局部处理
放置胃管引流及冲洗或胃管内注入制酶剂,如埃索美拉唑、凝血酶等。可行冰生理盐水或苏打水洗胃至胃液清亮后为止。包括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硫酸铝等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以及注入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遏制剂等。
4.内镜治疗
胃镜下止血,可采用电凝、激光凝固止血以及胃镜下的局部用药等。
5.介入治疗
可用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栓塞、注入血管收缩药,如加压素等。
6.手术治疗
可进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切除术(通常切除胃的70%~75%),连同出血性溃疡一并切除。残留在胃底的出血性溃疡予以缝合结扎。在老年,危险性较大的病人,可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并将出血性溃疡缝合。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