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食材 > 稻米

稻米

体质气虚质体质更适合吃

人群气虚质体质更适合吃

疾病泄泻、痢疾、口渴、食欲不振

体质暂无

人群暂无

疾病便秘、更年期综合症、鼻衄、痈疖疔毒、阴虚发热、肺燥咳嗽

2稻米基本描述

基本描述

基本描述

  粳米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其中磷含量略高于糯米,而糊精含量略低于糯米。

  小贴士

  1. 大米做成粥更易于消化吸收,但制作大米粥时千万不要放碱,因为大米是人体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碱能破坏大米中的维生素B1,会导致B1缺乏,出现“脚气病”;

  2. 用大米制作米饭时一定要“蒸”,不要“捞”,因为捞饭会损失掉大量维生素。


3稻米功效标签

4稻米功能主治

  主治温中,使人发热,大便于结。使人气血充足,通畅,可解莞毒、斑螫的毒。有益气止泄的功能,把一碗糯米碾碎后和水服用,可以止霍乱后呕吐不止的情况。把它与骆驼脂调和后作成煎饼服食,町以治痔疮。把它作成汁服食,可以消渴。


5稻米营养成分表

  能量 含量: 346Kcal NRV:17.23%

名称
含量
NRV名称
含量
NRV名称
含量
NRV
蛋白质7.4g12.33%胆固醇----
灰分0.6g-
脂肪0.8g1.33%13mg1.62%视黄醇----

碳水化合物77.9g25.97%110mg15.71%叶酸----
维生素A----
103mg
5.15%尼克酸1.9mg13.57%
膳食纤维0.7g2.80%3.8mg0.19%
 

胡萝卜素----

34mg11.33%


维生素B10.11mg7.86%2.3mg15.33%


维生素B20.05mg  3.57%1.7mg

11.33%


维生素B6----
2.23μg
4.46%


维生素B12----

0.3mg
20.00%


维生素C----

1.29mg
43.00%


维生素E0.46mg3.29%
----%


6稻米功能主治

  中医认为黑米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古农医书记载:黑米“滋阴补肾, 健身暖胃,明目活血”,“清肝润肠”,“滑湿益精,补肺缓筋”等功效;可入药入膳,对头昏目眩、贫血白发、腰膝酸软、夜盲耳鸣症、疗效尤佳。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因此,人们俗称 :“药米”、“长寿米”。由于它最适于孕妇、产妇等补血之用,又称“月米”、“补血米”等。历代帝王也把它作为宫廷养生珍品,称为“贡米”。

  现代医学证实,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补益脾胃,益气活血,养肝明目等疗效。经常食用黑米,有利于防治头昏、目眩、贫血、白发、眼疾、腰膝酸软、肺燥咳嗽、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肾虚水肿、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症。由于黑米所含营养成分多聚集在黑色皮层,故不宜精加工,以食用糙米或标准三等米为宜。按照营养专家黎黍匀研究,黑米的生命力指数为7.7021,食物防病指数为36.05,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

  黑米所含锰、锌、铜等无机盐大都比大米高1~3倍;更含有大米所缺乏的维生素C、叶绿素、花青素、胡萝卜素及强心甙等特殊成分,因而黑米比普通大米更具营养。多食黑米具有开胃益中,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滑涩补精之功,对于少年白发、妇女产后虚弱,病后体虚以及贫血、肾虚均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黑米的米粒外部有一坚韧的种皮包裹,不易煮烂,故黑米应先浸泡一夜再煮。黑米粥若不煮烂,不仅大多数招牌营养素不能溶出,而且多食后易引起急性肠胃炎,对消化功能较弱的孩子和老弱病者更是如此。因此,消化不良的人不要吃未煮烂的黑米。病后消化能力弱的人不宜急于吃黑米,可吃些紫米来调养。


7稻米营养成分表

  能量 含量: 333Kcal NRV:16.59%

名称
含量
NRV名称
含量
NRV名称
含量
NRV
蛋白质9.4g15.67%胆固醇

灰分1.6g -
脂肪2.5g4.17%12mg1.50%视黄醇----

碳水化合物72.2g24.07%356mg50.86%叶酸----
维生素A----
256mg
12.80%尼克酸7.9mg56.43%
膳食纤维3.9g15.60%7.1mg0.35%嘌呤----
胡萝卜素----

147mg
49.00%血糖生成指数----

维生素B10.33mg23.57%1.6mg10.67%脂肪酸    ----
维生素B20.13mg9.29%3.8mg

25.33%饱和脂肪酸0.7g

维生素B6----
3.2μg6.40%单不饱和脂肪酸1g

维生素B12----

0.15mg10.00%多不饱和脂肪酸

维生素C----

1.72mg
57.33%


维生素E0.22mg
1.57%
----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