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荨麻疹病因
色素性荨麻疹是一种肥大细胞病,有圆形或椭圆形色素斑或色素性结节,搔抓摩擦后变红发胀,常在幼年时期开始发生1969年Nettie
ship首先描述本病的皮肤表现,称为留有褐色斑的慢性荨麻疹、Unna指出本病与肥大细胞间的关系,Ellis第1个报告本病除皮肤外,其他脏器如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均可有肥大细胞的浸润。通常为良性过程,在儿童皮疹可自行消退。
病因不明,皮损内有较多的肥大细胞,因而此病被认为是一种肥大细胞的肿瘤。肥大细胞是一种来源于骨髓的造血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介质释放谱和细胞表面抗原。其有细胞脱颗粒,释放大量的介质,包括肝素、组胺、白三烯和蛋白酶,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发生,包括瘙痒、荨麻疹、鼻炎、潮红、头痛、心悸、低血压、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和腹泻。
色素性荨麻疹临床表现
损害可于出生时就有或在出生后第一年发生,也可见于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弥漫全身分布,颜面何掌跖少见。表现为红色或棕红色圆形、椭圆形斑疹、丘疹、斑块,直径2~3厘米,由于色素沉着的增加,颜色逐渐变深。皮疹通常出现风团和潮红反应。轻微创伤诱发风团,即Darier征阳性,是本病的特征。许多病人表现为广泛的皮肤划痕症。偶尔出现水疱。
色素性荨麻疹治疗
除了成人型外,病人一般在青年时期自然痊愈,因此以保守治疗和对症治疗为宜。首先是避免各种激惹因素,严重者可考虑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
单个皮疹若症状严重可于皮损内注射皮质激素,必要时手术切除。
2.系统治疗
(1)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或H1受体拮抗剂 均能有效控制症状,达到止痒,减少发作的效果,如①新近报告曲尼司特口服,有良好效果。②色甘酸二钠有稳定肥大细胞膜的作用,有较好疗效,最为推荐。③抗组胺药酮替芬、扑尔敏、赛庚啶、羟嗪等亦为常用药物。
(2)联合应用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或H1受体拮抗剂(如酮替芬、扑尔敏、赛庚啶、羟嗪)与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联合应用。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编辑总次数:30
最新编辑时间:2018-04-26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