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严重简介
脱发严重是头发脱落的现象。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指头发正常的脱落。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正常脱落的头发都是处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发,由于进入退行期与新进入生长期的毛发不断处于动态平衡,故能维持正常数量的头发,以上就是正常的生理性脱发。而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其原因很多。有时,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可以同时存在。
脱发严重内容
脱发的发病原因很多,有些与遗传、内分泌、神经精神或患有某种疾病有关;有些与饮食、药物、化学品、放射线、外伤或某些微生物感染有关。现在,患脱发症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发病的年龄愈来愈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脱发防与治》从对脱发的认识谈起,主要介绍了脱发的科学养生、饮食防治、合理运动、心理调适以及中西医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健康教育读物。
脱发原因
1、激素改变:
怀孕时孕妇体内雌激素量增多,使妊娠期的头皮成为一生中最健美的时期。这些头发寿命长,在“超期服役”。一旦孩子降临人间,体内雌激素含量开始减少,体内性激素的比例恢复到怀孕前的正常平衡状态。因雌激素的“降低”,使那些“超期服役”的头发纷纷退役;与此同时,新的秀发又一下子生长出来。这种短期内“青黄不接”的情况,就形成脱发。
2、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与头发的关系很密切。据说伍子胥过五关时,一夜之间黑发变成了白发;有些产妇希望能生个男孩,结果生了个女孩,大失所望,内心不悦;再加上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这种种负性情绪和沉重的心理负担会使毛发脱落。头发脱落又会成为新的精神刺激因素,如此循环不止,脱发越来越多。
3、营养不足:
按理说产妇的营养应该是很丰富的,不会存在营养不足的问题。但是,现在有许多产妇怕坐了“月子”后会发胖,影响体形美,因而节食、挑食,加上哺乳期营养的需要量又比平时高,如果再遇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者吸收差,使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缺乏,从而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与代谢而致脱发。
4、妊娠期反应:
妊娠期反应使孕妇发生呕吐、厌食等,造成营养不良,不利于头发的生长。
孕期及产后讲究心理调适,注意合理营养及个人卫生,可以有效地减轻女性产后掉头发症状。故产妇应保持心情愉快,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少吃过于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并注意产后头发的卫生保养,每周用中性洗发液洗头一次,自然晾干,半年内不要烫发。最好可以使用中药竹 林寺养发滋荣汤来调理一下,是纯中药的,如果产后脱发严重,或6个月左右脱发现象仍未停止,则需要请医生检查治疗。
以目前技术水平来看,治疗产后脱发并不困难,但最好还是提早做好预防工作,产后注意营养的摄入以及头发的清洁等事项,远离脱发困扰,开开心心做妈妈。
脱发严重脱发应对
产后脱发现象在医学上叫做分娩性脱发。产后约有35%~40%的妇女会有不同程度的脱发现象,这是因为头发也像人的其他组织一样,要进行新陈代谢,因此不必忧虑。一般说来,人的头发每隔5年就要全部更换1次,由于头发的更换是分期分批进行的,人们往往觉察不到。
妇女头发更换的速度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雌激素增多,脱发的速度减慢;雌激素减少,脱发的速度加快。妇女怀孕以后,体内雌激素增多,头发的寿命延长,部分头发便“超期服役”,分娩以后,体内雌激素恢复正常,那些“超期服役”的头发就纷纷“退役”。另外,有的产妇分娩后精神上受到不良刺激,情绪低落、消沉,也会诱发产后脱发。还有的妇女在怀孕期间饮食单调,加上母体和胎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多,如不及时补充,在分娩后造成体内蛋白质、钙、锌、B族维生素的缺乏,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与代谢,使头发枯黄,易断和脱落。产后脱发是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旧发脱落之后,新发就会长出,脱发就不治自愈了。
产后脱发严重的预防方法:
1、心情舒畅:新妈妈要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头皮得到更多的保养。
2、均衡饮食:新妈妈要注意膳食均衡全面,不要挑食,新鲜蔬菜、水果、肉类、鱼类、蛋类、谷物等都要摄入。
3、经常梳头:经常梳头能够刺激头皮,使头部血液循环通畅,有利于头发的新陈代谢。此外,还要经常洗头,这样能去除头发和头皮上的污垢,保持头发的清洁。
4、适当服药:在医生指导下,产后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B1、维生素B6、谷维素、养血生发胶囊及钙片等,这些药物对于防治产后脱发有一定疗效。
5、生姜生发妙方:用生姜片擦拭头发,能够促进头发生长,防止脱发,还有美发、养发之功效。
6、服用黑芝麻:众所周之,黑芝麻的有乌发美发的效果,新妈妈可以吃点黑芝麻糊,或是将黑芝麻炒熟、捣碎,加入适量糖拌均食用。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编辑总次数:30
最新编辑时间:2018-04-26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