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虫病简介
毛囊虫病,是指毛囊虫栖居在正常人的毛囊和皮脂腺内,一般不引起症状,如虫体繁殖增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之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虫崩解物的刺激,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有时再继发细菌的感染,可使炎症加重。蠕形螨多寄生于皮脂腺发达的面部,尤其多见于鼻、颊、颏等处,严重者可侵及眼睑、口周甚至全面部。少数可寄生于头皮、肩、胸、背、耳道、乳头或阴茎处。
毛囊虫病病因
毛囊虫病的虫分长短两种,毛囊螨长,皮脂螨短,虫体呈蠕虫状,长约0.1~0.4mm,雌虫稍大,有腭体和4对足,蜇脚呈短针状。雌雄虫在毛囊口交配,交配后雄虫死去,雌螨利用其锐利的口器钻入毛囊皮脂腺内产卵,孵出幼虫,经两次蜕皮变为若虫、成虫,约需2~4周,雌虫寿命2月左右。
毛囊虫病症状
人蠕形螨常栖居在正常人的毛囊和皮脂腺内,一般不引起症状,如虫体繁殖增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之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虫崩解物的刺激,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有时再继发细菌的感染,可使炎症加重。
毛囊虫病多发生于青年人的面部,初发时局部皮肤轻度潮红,红斑逐渐明显,持久不退,由鼻尖蔓延至鼻翼、额、面颊、颏部,甚至扩展到胸、背、头皮等处,在红斑上逐渐出现丘疹、脓疱、结痂及脱屑,日久鼻部皮肤增厚,毛囊口扩张,毛细血管也随之扩张,形成持久性红斑,临床上表现为酒渣鼻或寻常痤疮样的表现。有的病例鼻部皮肤正常,仅在口周或两口角出现红斑、丘疹、脱屑,个别人可表现为眼睑炎或头皮脱屑的症状。
关于酒渣鼻的病因是否是由毛囊虫感染所引起尚有争论,有人认为与毛囊虫病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是宿主的个体差异与皮脂腺的分泌量有关。
毛囊虫病诊断
凡面部多油,出现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及脱屑,或表现为毛囊性栓塞,毛细血管扩张伴有细薄的白色或脂性鳞屑,或者是在红斑脓疱的基础上伴有干性脱屑,要考虑有本病的可能,如查到毛囊虫有助于毛囊虫病的诊断。
毛囊虫病的检查方法在扩张的毛囊口挤压出一点皮脂或用一只有弹性的钢片稍加力刮出些皮脂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液体石蜡或甘油加上盖玻片轻压一下,使皮脂变薄,放在低倍镜下可查到活的毛囊虫。
毛囊虫病易和寻常痤疮、酒渣鼻样结核疹、脂溢性皮炎等病鉴别。此外,还要和口周皮炎相鉴别,后者对称发生于口周,并在距唇红缘0.5cm范围内无皮疹。
毛囊虫病治疗
目前尚无满意杀灭毛囊虫成虫、幼虫和虫卵的药物,可试用如下药物:
1.甲硝唑
每次0.2~0.4g,1日3次,连用15d为一疗程,间隔半月要再用第二疗程。对孕妇及白细胞降低者禁用。
2.美满霉素
每日2次,每次50mg,连用15d为1疗程,或用红霉素0.25~0.5g,每日3次。
3.外用药
(1)20%苯甲酸苄酯加5%硫磺乳剂或油膏外搽,每日2次。
(2)5%过氧苯甲酰酯乳剂或洗剂,每日2次。
(3)甲硝唑霜搽,每日2次。
(4)γ-666霜剂外搽,每日2次。
(5)对于单纯毛囊虫感染和混合感染者,可选用12.5%的薄荷油,可在4 h内杀灭全部毛囊虫。
毛囊虫病预防
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治疗毛囊虫病感染患者,注意面部的清洁卫生,不要公用面盆、毛巾,常烫煮,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减少传播机会。勤洗澡、勤晒枕头、被褥,严格消毒美容、按摩等公共场所的用具,防止相互感染。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