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 崩漏

崩漏创建词条目录

  • 英文名:暂无
  • 其他名称: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子宫
  • 医保:
  • 病因:脾虚、肾虚、血热血瘀
  • 症状:子宫出血、阴道出血

1崩漏简介编辑本段

简介

崩漏简介

  崩漏,中医病名。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相当于西医病名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2崩漏名词解释编辑本段

名词解释

崩漏名词解释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3崩漏历史沿革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崩漏历史沿革

  1. 历代医著对崩漏论述不断深化。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 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的妇科血崩证。

  2. 汉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漏下”之名和宿有症病,又兼受 孕,症痼害胎下血流不止,以及瘀阻冲任、子宫之病机、治法及方药。在同篇的胶艾汤证中,对漏下、半产后续下血不止、妊娠下血三种不同情况所致的阴道出血症作了初步鉴别,并以胶艾汤异病同治之。又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指出妇人年五十,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温经汤主之,是冲任虚寒兼瘀热互结导致更年期崩漏的证治。此外,本篇还记载“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和以脉诊断半产漏下。《内经》论崩和《金贵要略》论漏下,为后世研究崩漏奠定了基础。

  3. 金元时代李东垣在《兰室秘藏》论崩主脾肾之虚,有认为“肾水阴虚,不能镇受胞 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4. 明代医家对崩漏的认识较为深刻,如方约之在《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治崩三法“初 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后世医家继承并发展了三法的内涵。

  5. 清代《傅青主女科》又指出“止崩之药不可读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创 制了治疗气虚血崩昏暗的“固本止崩汤”和治血瘀致崩的“逐瘀止血汤”,均为后世常用。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4崩漏病机编辑本段

病机

崩漏病机

  1. 脾虚:素体脾虚,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虚血失统摄,甚则需而下陷, 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

  2. 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 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3. 血热: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 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

  4. 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灼热、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而 合阴阳,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5崩漏诊断要点编辑本段

诊断要点

崩漏诊断要点

  诊断依据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1)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2)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3)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 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4)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5)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6)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7)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8)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病证鉴别

  1. 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月经延长 月经先期是周期缩短,月经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长。这种周期、经期、经量的各自改变与崩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同时严重失调易混淆,但上述之病各自有一定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可作鉴别。

  2. 月经先后无定期 主要是周期或先后,即提前或退后7天以上2周以内,经期、经量基本正常。

  3. 经间期出血 崩漏与经间期出血都是非时而下,但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的中间,颇有规律,且出血时间为2-3天,不超过7天左右自然停止。而崩漏是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出血不止。

  4. 生殖器肿瘤出血、生殖系炎症(宫颈息肉、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临床可表现为如崩似漏的阴道出血,必须通过妇科检查或B超、MRI检查,诊断性刮宫,可以明确诊断以鉴别。

  5. 外阴阴道伤出血 如跌倒仆伤、暴力性交等,可通过询问病史和妇科检查鉴别。

  6. 内科血液病 内科出血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在来经时可由原发内科血液病导致阴道出血过多,甚则暴下如注,或淋漓不尽。通过血液分析、凝血因子的检查或骨髓细胞的分析不难鉴别。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6崩漏针灸治疗编辑本段

针灸治疗

崩漏针灸治疗

  治疗原则:血热内扰、气滞血瘀者清热凉血、行气化瘀,只针不灸;肾阳亏虚、气血不足者温肾助阳、补气摄血,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穴位:关元、三阴交、隐白、血海、膈俞。

  加减:血热内扰加大墩、行间、期门清泄血中之热;气滞血瘀加合谷、太冲理气化瘀;肾阳虚加灸气海、命门温补下元;气血不足加灸脾俞、足三里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7崩漏预防编辑本段

预防

崩漏预防

  崩漏是可以预防的,重视经期卫生,尽量避免或减少宫腔手术,及早治疗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等出血倾向的月经病,以防发展成崩漏。崩漏一旦发生,必须遵照“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法及早治疗,并加强锻炼,以防复发。崩漏调摄,首重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其次调节饮食增强营养,最后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崩漏””英文释义: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崩漏词条统计

编辑总次数:30

最新编辑时间:2018-04-26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崩漏简介
2崩漏名词解释
3崩漏历史沿革
4崩漏病机
5崩漏诊断要点
6崩漏针灸治疗
7崩漏预防
友情链接: 太原中山男科医院就诊流程 太原中山生殖医学医院环境图片 太原中山生殖医学医院地址 太原哪里治疗男性疾病 太原中山男科医院好不好 太原好的男科医生 太原男性疾病治疗费用 太原中山男科医院挂号 太原中山生殖医学医院住院环境 崩漏地方信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