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疾病概述
脊柱肿瘤又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肿瘤来源于椎骨的骨性成分,并不多见。原发肿瘤又可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骨肿瘤侵袭并破坏正常骨组织,但并不累及其它组织。恶性(癌性)骨肿瘤不仅对椎骨有侵袭破坏作用,还可累及其它组织。
脊柱继发肿瘤来源于体内其它脏器肿瘤的脊柱转移。转移是指肿瘤从身体的一个部位传播到另一个部位。因此,由于所有的脊柱继发肿瘤皆是从身体其它部位的肿瘤转移而来,所以它们均为恶性肿瘤。继肺和肝脏之后,骨骼系统是第三个转移病灶多见部位。一般来讲,原发肿瘤更多见于儿童,继发肿瘤更多见于人。
依据脊柱受累的节段(颈椎、胸椎、腰椎或骶椎)、病灶在椎骨的部位(前或后侧结构)及肿瘤细胞的来源(组织类型),又可将脊柱肿瘤进一步分类。虽然某一特定肿瘤可发生于脊柱的任何区域,但每一种肿瘤都有其特定的好发部位。另外,作为一种普遍的规律,侵及椎骨前部结构者多为良性。最后,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可在显微镜下予以辨认。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肿瘤的治疗。
多数脊柱肿瘤病人因背痛而就诊,疼痛常发生于夜间且休息不能缓解。良、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在程度上无分别。
脊柱肿瘤发病病因
椎体内逐渐增大的肿块突破骨皮质侵入椎旁软组织;压迫或侵入邻近神经根;椎体破坏继发病理骨折;病理骨折后出现脊柱不稳定, 特别是并发后侧附件溶骨性破坏时;脊髓受压。转移的肿瘤灶浸润椎体并使之强度下降, 椎体发生部分塌陷, 肿瘤组织或骨碎片随之侵入椎管, 这是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最常见的原因。
脊柱肿瘤临床表现
比较隐蔽,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常是发病日久,常见症状如下:
1.疼痛:以逐渐加重的腰背痛最为常见,疼痛随肿瘤增,渐变为局限性,开始隐隐作痛,间歇性,劳累后加重,恶性肿瘤剧烈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发作性剧痛,夜间加重,如果肿瘤压迫或刺激n根,可出现放射痛。
2.发热:良性肿瘤体温正常,恶性肿瘤常有低热 。
3.包块
4.恶病质表现
5.局部肿胀:浅静脉充盈,皮肤高,常是骨恶性肿瘤已穿破骨皮质进入软组织,并迅速生长的表现。
6.脊柱功能障碍
7.脊髓及神经受损症
8.椎体上的骨肿瘤可压迫或侵犯交感n,引起排汗功能障碍,发生下肢皮肤干燥、无汗。
线平片检查 :
1.溶骨性破坏 2.囊性改变 3.膨胀性改变 4.增殖硬化 5.椎间隙 6.脊柱周围软组织
磁共振(mri)成象:
对脊柱肿瘤的诊断意义尤为重要,不仅能显示肿瘤的体积,具有定性诊断,而且能清楚地显示脊髓的受侵犯范围和程度。
脊柱肿瘤病理检查
是骨肿瘤最客观的定性诊断 .1)术中肿瘤组织快速冰冻切片 2) 肿瘤组织蜡片检查 3) 肿瘤穿刺取标本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脊柱结核:早期易和脊柱良性肿瘤混淆,晚期消耗严重,易和恶性肿瘤混淆。
2)脊柱压缩骨折
3)椎体骨髓炎
4)急性化脓性脊椎炎
脊柱肿瘤治疗原则
目前,对于脊柱肿瘤的治疗,一般需要首先通过活检明确诊断。原发脊柱肿瘤的治疗原则与肢体肿瘤相同。对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化疗、放疗和手术。
除了传统治疗方法,发生癌变的脊柱肿瘤可选择cls细胞免疫治疗,cls细胞免疫治疗,是国内第一家肿瘤免疫治疗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CLS与美国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的细胞免疫(T细胞、NK细胞)疗法,又一提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是用自己的细胞治疗自己的病,骨不会发生排异等副作用,已有千余例肿瘤患者接受了CLS自体免疫细胞临床治疗,是目前最为成熟的,治疗效果较好,应用最为广泛的肿瘤生物治疗技术!
脊柱肿瘤诊断要点
脊柱良性肿瘤一般发展较慢,病期较长,患者年轻,除疼痛及压迫神经症状外,多无全身症状,X线片和CT可提供诊断帮助,血沉正常。脊柱恶性肿瘤则发展较快,病期较短,较快出现神经受压症状,X线片、CT、MRI呈现破坏性骨病变,多为单一病变,多发骨髓瘤,可为多发病变并应做骨髓像检查,血沉可增快。脊柱转移瘤虽然也呈现骨破坏性病变,但半数以上患者的脊柱转移病变为多发,全身检查多数可发现原发病灶,或有原发灶手术之历史。
脊柱肿瘤脊柱原发恶性肿瘤影响预后的因素
1. 病变的部位出现在脊柱不同部位的脊柱恶 性肿瘤 , 于术切除的难易程度不同 .下颈段、下胸段、胸腰段及腰段脊椎手术显露相对容易 , 手术切除 相对容易进行 , 相应复发率低。位于上颈段、上胸段 脊椎或慨骨区的恶性肿瘤 , 手术显露相对困难 , 手术 切除相对难以进行 , 相应复发率较高 , 预后相对较差。
2. 转移瘤侵及的范围根据脊柱恶性肿瘤导致 的脊柱畸形的 MRI 矢状位分类 , 属 I 、 E 型的脊柱 恶性肿瘤 , 病变尚局限在椎体内 , 手术切除相对容易 , 复发率相对较低。属于田型的脊柱恶性肿瘤 , 肿 瘤病变已突破椎体界限 , 手术切除相对复杂 , 复发率 相对较高。属于凹型的脊柱恶性肿瘤 , 椎体内骨髓和 骨小梁完全为转移瘤所取代 , 肿瘤进一步发展 , 浸润 破坏累及椎板 , 手术切除更加困难 , 复发率较高 , 预后较差。
3. 病理分级由于脊柱原发肿瘤的恶性程度及 生物学行为的不同 , 其预后也存在着很大区别。肿瘤 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 则预后较好 ; 肿瘤的恶性程度相 对较高 , 预后则较差。
4. 转移瘤灶的数目转移瘤的数量及有无合并 其他器官转移 , 对预后影响较大。多数报道称转移嘻 灶的数目、大小与预后相关。 Ward 等报道转移窑吐 在 3 个以上者死亡危险性增加 2. 9 倍。合并其他器官 转移 , 预后较差。 Yamanshita 等将全身骨倍分在三区 : 中心区 ( 胸、腰椎和肋骨 ) 、中间区 ( 颈椎、啧骨、骨盆和情骨 ) 及周围区 ( 肩 B 甲骨、股骨、眩骨和 锁骨 ) , 并认为乳腺癌骨转移相应可分为三期 . I 期 仅局限于中心区骨悟 , IT 期中心区加中间区骨髓受累 , 而田期则三区均累及 , 属终末期 = 而 Hosono 等 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局限于骨盆和腰椎者预后较好 , 而超出以上范围者预后差通常两处以上骨转移预后 要比孤立病灶差 , 而合并有其他器官转移提示肿瘤已进入终末期。
5. 于术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由于其 部位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 , 肿瘤的切除
常存在一定的危险 , 所以很难进行治疗性切除。 一般认为病段切除 , 清除肿瘤较为彻底 , 预后要比刮除植骨术为好。
6. 心理因素。
脊柱肿瘤脊柱侧弯患者微创矫形手术
近日来,一例严重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微创下后路的融合矫形手术,该患者由于腰痛十分严重,不能久坐及长距离行走,通过检查发现患者有严重的退变性脊柱侧凸,合并有脊柱不稳,需要手术治疗。为了克服常规开放手术巨大创伤的缺点,经过详细的术前准备,贺石生教授对患者采取了后路的微创下融合、固定及矫形手术,通过在患者背部两侧的三个小切口,在专门的微创扩张通道的辅助下,贺石生教授对患者进行了椎间融合及矫形内固定,手术进行十分顺利,矫正效果很满意,术后患者在第4天就下地行走。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微创矫形手术仅有国外类似报道,而国内尚无其他医院报道,这种手术的成功开展证明我院脊柱微创手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国内优秀水平。近年来,我院的脊柱微创手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开展了包括椎间盘介入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椎间孔镜手术、椎间盘镜手术、腰椎管狭窄症微创手术、腰椎滑脱症的微创手术,在上海及华东地区处于优秀地位,是目前华东地区开展脊柱微创技术最为全面、设备最为先进的微创中心。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手术矫形治疗是脊柱外科的最高难度手术之一,过去通常采用的手术方法是通过后方的巨大切口,广泛向两侧剥离椎旁肌肉进行充分显露,然后再进行后路的矫形手术,这种手术方法切口往往需要20-30cm,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对患者术后创伤很大,术后并发症多。而微创矫形手术克服了上述缺点,使患者术后很快得到恢复,创伤小,出血少。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01本词条对我有帮助编辑总次数:30
最新编辑时间:2018-04-26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