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 子宫癌

子宫癌创建词条目录

  • 英文名:hysterocarcinoma
  • 其他名称:子宫颈癌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妇女
  • 医保:
  • 病因:子宫内膜组织和血管剥脱
  • 症状:子宫出血、疼痛

1子宫癌疾病概述编辑本段

疾病概述

子宫癌疾病概述

  子宫癌是发生在子宫部位的一系列的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子宫内出现的癌症是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这两种癌症的病变细胞不同,在治疗上存在差异。治疗要首先判断患者是哪个类型的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多见于未婚、少产、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一般认为与雌激素有关。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腺癌,本病一般直接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增多。各种途径是直接拒蔓延或经淋巴及血行等。治疗半年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孕酮抗雌激素等药物为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效果较好。复发多在3~5年内也,有远期复发,所以需要长期随访。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在发展国内家,宫颈癌则属于常见多发的妇科肿瘤,排行优品。我国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为13.15万,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是山西,最低的是西藏。总的趋势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根据个省市自治区回顾调查,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位占女性癌的第位宫颈癌的转移。子宫癌的简介 子宫癌正确的名称是子宫体癌或子宫内膜癌,主要是生在子宫内里,和子宫颈癌并不相同的病症。 子宫体癌患者大部分是五十岁以上的妇女,其中有大多数病患者的身体肥胖,或长久已有卵巢功能失调,以往亦有部分妇女,因为更年期之后,就长期服食女性荷尔蒙药,而有可能增加患子宫癌的机会。

  直到现在医学界还未可以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致子宫癌,一般认为可能是多项因素的交叉协同作用所引起的,其危险因子有:子宫颈糜烂、性行为频繁、或性生活紊乱、或忽略性行为之清洁、忽略经期卫生、性伴侣包皮过长、且可能与疱疹二型病毒(HSV_2)及人乳头瘤(HPS)有密切 关系,甚至连性病、披衣菌感染等有关。

  子宫癌居妇科恶性肿瘤的**,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80年代全世界子宫癌每年新发病例为45.9万,而国内则为13.15万.约占新发病例总数的1/3。据国内1973~1975年死亡回顾调查统计,子宫癌死亡率为14.6/10万,每年约有5.3万死于子宫癌,居女性癌死亡的第2位。子宫癌的流行特征为: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就国内而言,子宫癌的发病和死亡均存在山区高于平原,农村高于城市及显著的地区差异。自50年代末开展子宫癌普查以来,北京、上海、江西、湖北等10个地区子宫癌患病率均大幅度下降,北京市降至2.5/10万。但近年世界各国资料显示子宫癌有年轻化和子宫颈腺癌发病率上升的趋势。

  子宫癌的发病因素至今尚不明确,认为是多因素协同综合作用的结果,性混乱(包括男、女双方)、初次性交年龄小,婚产因素、宫颈糜烂、病毒感染(HSV-2,HPV)等为子宫癌的高危因素,国外报道15岁以前开始性生活或有6个以上性伴侣者,子宫癌的发病危险增加10倍。

  但是子宫癌在早期发现,可以及早治疗,痊愈的机会比较高。

  子宫癌病因病理 在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每个月都增厚,准备接 受一个受精卵,如果卵子未受精,子宫内膜的外层组织和血管剥脱,通过月经排出,良恶性肿瘤都能影响子宫,子宫壁肌瘤是良性瘤,非癌前病变,有肌瘤的妇女不增加子宫癌的发病风险。子宫内膜增殖是最严重的良性病,在一些妇女,它可以发展为子宫癌。

  大多数子宫癌在子宫内膜出现,叫子宫内膜癌。恶性度更高的子宫肉瘤发生在子宫壁肌层,发病总数在所有病例(仅为子宫内膜癌)中不足5%。如不治疗,子宫内膜癌能穿透子宫壁侵犯膀胱或直肠,或扩散到阴道、输卵管、卵巢或更远的器官。幸运的是子宫内膜癌生长缓慢,常在远处扩散前被确诊。每年约有32000的美国人被诊为内膜癌,约80%以上的病人被治愈。

  子宫癌的高发者包括初潮早、晚绝经的绝经后妇女;患有肥胖症、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生育少或未生育;不育;月经不规则,或子宫内膜增殖。为治疗乳腺癌而服用三苯氧胺的妇女,发病的危险很小。但是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比不服药的绝经后妇女,几乎有一半的人易发展为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与子宫内膜中未被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水平有关,理由是简单的:随着细胞快速分裂,癌细胞突变的机会增加,当雌激素刺激细胞分裂时,孕激素遏制细胞分裂。对绝经后妇女用激素来替代疗法,采用剂量雌孕激素结合的剂型,这样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然而,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应定期检查,以发现子宫内膜癌的征兆。


本段由"shenjingyoubing"编辑

2子宫癌临床表现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子宫癌临床表现

  子宫位于检查者肉眼看得到和妇产科仪器容易到达的地方,细胞检查比较容易做。

  1.子宫颈癌初期症状有阴道分泌物增加并带有颜色、性行为后有出血现象,发展期的症状有性行为后出血较明显、阴道分泌物有异常臭味,恶化期症状有日常出血、分泌物恶臭、腰痛、下肢类似神经痛。

  2.子宫体部癌初期症状有(更年期后)闭经期后子宫出血。发展时期的症状和子宫颈癌相同。

  3.绒毛性肿瘤可分为良性破坏性畸胎和恶性绒毛上皮癌两种,这种恶性肿瘤是怀孕引起,其中因葡萄胎所续发者占80%;子宫外孕、正常怀孕所续发者则占20%。绒毛上皮癌早期容易蔓延到肺、脑、肾、肠等部位,所以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初期症状有葡萄胎、流产后持续出血、肿瘤容易崩溃、发烧、发展期的症状有吐血痰、胸痛、高度贫血、子宫出血。子宫癌症状分析 最常见症状为异常的子宫出血。在国内和其他国家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88%~96%。最多见于绝经期或绝经后出血,表现为血性分泌物或不规则阴道流血。一次出血也可能仅持续1~2天,几个月不复发。由于更年期排卵可能不规律,故多数妇科医生认为绝经后出血的较好定义应是“发生于最后一次出血后至少1年的任何出血”。约20%的绝经后出血是由盆腔肿瘤所致。约10%患者(国内有学者报道为47.70%)在阴道流血前有浆液性阴道排液;若肿瘤坏死并有感染时,则为恶臭的排液。颈管堵塞时,可以形成宫腔积脓。

  若出血发生在绝经前,可表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所以对于更年期出血的患者,不能单纯认为是内分泌失调所致的良性疾患,而应常规刮取子宫内膜标本以排除恶性病变。临床资料表明,绝经前患功能性出血者后来有较高的宫体癌发生率;绝经后发生宫体癌者比对照组有更高的绝经前功能性出血发生率;绝经前发生宫体癌者以往有明显高的功能性出血发生率。

  晚期患者可出现下腹痛、腰痛、贫血及恶病质。

  在接受雌激素治疗绝经后症状的宫体癌患者中,约20%是无症状的。因此在制订雌激素治疗计划前应做子宫内膜活检以排除增生或癌,且应对这些妇女定期(间隔1年)进行子宫内膜的病理学监测。

  早期宫体癌患者盆腔检查无明显异常。子宫体大小和性状往往正常(约占40%)。子宫体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扩散,但更多取决于所伴有的肌瘤或宫腔积脓,多数病 例宫腔越大,预后越差。对有上述症状的绝经后妇女,检查发现子宫体萎缩不明显,反显饱满或有宫腔积脓时,则应疑及此病。宫腔积脓时,由于感染及宫腔压力增加而有利于癌的早期侵蚀肌层。

  子宫癌国际分级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单纯性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法:

  Ⅰ级:为高度分化癌,常局限于子宫内膜,偶见单层或复层乳头样上皮,排列不整齐,可呈块状,间质减少。

  Ⅱ级:为中度分化癌,腺体轮廓欠清晰,一部分呈癌块状;细胞极向消失,核分裂常见。

  Ⅲ级:为低分化癌,腺体结构消失,以癌块为主,有时须经结缔组织染色方可与肉瘤区别;成堆的癌细胞侵蚀间质并深入肌层。

  Ⅳ级:为显著未分化癌,癌细胞幼稚,缺乏分化或不典型分化,有丝分裂象明显。

本段由"shenjingyoubing"编辑

3子宫癌病因形成编辑本段

病因形成

子宫癌病因形成

  第一,子宫癌的形成,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不当的性生活。报告指出没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几乎不会产生子宫癌,而愈早有不当的性生活,往后就容易产生子宫癌。而在性伴侣方面,女性若有2个以上的男性伴侣,其患子宫癌的机率更是有显著的增加。

  第二,子宫颈发炎,若有长期子宫颈的损伤、破皮、糜烂、发炎,都可能转变为早期的子宫癌细胞。

  第三,性病的感染,通常代表性生活较复杂,相对的罹患子宫癌的机率也会较高。

  第四,35~45岁是子宫癌的好发年龄。

  第五,子宫癌本身与种族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一般通常认为社会与经济地位较低的女性较易得到子宫癌,但其真正的因素应该是较早有性经验,与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本身并没有直接的相关联性。

  第六,荷尔蒙分泌失调不是由月经引起的,它跟生理、心理、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最后,癌症与生活环境、习惯有关,如果女性朋友在经期不注意生活习惯,易致瘀血内停,日久可引发病变,但不一定就会癌变。

本段由"shenjingyoubing"编辑

4子宫癌疾病转移编辑本段

疾病转移

子宫癌疾病转移

  一般认为子宫癌发展缓慢,扩散转移较晚。

  其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淋巴及血行转移。直接蔓延可开始于病变早期,可沿粘膜表面向下侵犯子宫颈管,向上可达宫角部、输卵管、卵巢及盆腔;亦可向深部肌层侵犯,甚至穿透宫壁达宫旁或盆腹腔。淋巴转移一般较晚,其受累淋巴结随肿瘤所在部位而异。若肿瘤累及宫颈时,更易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若为宫底部癌,其淋巴结转移可经阔韧带至髂血管组淋巴结,甚至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少数可沿圆韧带至深、浅腹股沟淋巴结;也可经子宫周围的淋巴到达上阴道部、输卵管及卵巢。上阴道部转移率约为8%~10%。晚期患者可经血行转移达肺、肝、骨等,但很少见。癌症转移  一般认为子宫癌发展缓慢,扩散转移较晚。其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淋巴及血行转移。直接蔓延可开始于病变早期,可沿粘膜表面向下侵犯子宫颈管,向上可达宫角部、输卵管、卵巢及盆腔;亦可向深部肌层侵犯,甚至穿透宫壁达宫旁或盆腹腔。淋巴转移一般较晚,其受累淋巴结随肿瘤所在部位而异。若肿瘤累及宫颈时,更易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若为宫底部癌,其淋巴结转移可经阔韧带至髂血管组淋巴结,甚至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少数可沿圆韧带至深、浅腹股沟淋巴结;也可经子宫周围的淋巴到达上阴道部、输卵管及卵巢。上阴道部转移率约为8%~10%。晚期患者可经血行转移达肺、肝、骨等,但很少见。


本段由"shenjingyoubing"编辑

5子宫癌病理分期编辑本段

病理分期

子宫癌病理分期

  (1)大体类型

  侵润性子宫内膜癌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

  1)局限型腺癌:大多数宫体癌,肿瘤开始为宫底或宫角部的无蒂或有蒂的肿物,其质软、脆,表面可能发生出血、坏死、溃疡或感染。此型病灶虽小,但侵润肌层远比向周围扩散为快。

  2)弥漫型腺癌:肿瘤沿内膜层蔓延,可侵犯内膜的大部或全部,常呈不规则息肉状,浸润肌层较晚;子宫较大且较早表现。病变可沿子宫向下蔓延侵及子宫颈部管。

  (2)组织学分级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单纯性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法:

  一级:为高度分化癌,常局限于子宫内膜,偶见单层或复层乳头样上皮,排列不整齐,可呈块状,间质减少。

  二级:为中度分化癌,腺体轮廓欠清晰,一部分呈癌块状;细胞极向消失,核分裂常见。

  三级:为低分化癌,腺体结构消失,以癌块为主,有时须经结缔组织染色方可与肉瘤区别;成堆的癌细胞侵蚀间质并深入肌层。

  四级:为显著未分化癌,癌细胞幼稚,缺乏分化或不典型分化,有丝分裂象明显。

  组织学分级有显著预后意义,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本段由"shenjingyoubing"编辑

6子宫癌检查编辑本段

检查

子宫癌检查

  1.病史及临床表现

  对于绝经后阴道流血、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均应排除内膜癌后再按良性疾病处理。对以下情况妇女要密切随诊:

  (1)有子宫内膜癌发病高危因素者如肥胖、不育、绝经延迟者;

  (2)有长期应用雌激素、三苯氧胺或雌激素增高疾病史者;

  (3)有乳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必要时进行分段诊刮送组织病理学检查。

  2.B超声检查、盆腔MRI检查

  可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形状、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及深度,为临床诊断及处理提供参考。MRI更能对盆腔淋巴结情况作出评估。

  3.分段诊刮

  是最常用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分段诊刮的优点是能获得子宫内膜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诊断,同时还能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管腺瘤;也可明确子宫内膜癌是否累及宫颈管,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段由"lizhifei"编辑

7子宫癌治疗编辑本段

治疗

子宫癌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为于术放疗及药物(化学药物及激素〕治疗。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癌变累及范围及组织学类型选用和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按手术一病理分期的结果及存在的复发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晚期则采用手术、放射、药物等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

  为优选的治疗方法。手术目的一是进行手术、病理分期,确定病变的范围及与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二是切除癌变的子宫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术中首先进行全面探查,对可疑病变部位取样作冰冻切片检查;并留腹水或盆腹腔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剖视切除的子宫标本,判断有无肌层浸润。手术切除的标本应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癌组织还应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作为术后选用辅助治疗的依据。I期患者应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或取样;特殊病理类型如乳头状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鳞形细胞癌、未分化癌等;子宫内膜样腺癌G3;肌层浸润深度;癌灶累及宫腔面积超过50%或有峡部受累。鉴于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恶性程度高,早期淋巴转移及盆腹腔转移的特点,其临床I期手术范围应与卵巢癌相同,除分期探查、切除了宫及双附件清扫腹膜后淋巴结外,并应切除大网膜及阑尾。II期应行全子宫或者广泛子宫切除及双附件切除术,同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III和IV期的晚期患者手术范围也与卵巢癌相同,应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手术。

  2.放疗

  是内膜癌最主要的术后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对已有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盆腔及阴道残留病灶的患者术后均需加用放疗。

  3.孕激素治疗

  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4.抗雌激素制剂治疗

  适应证与孕激素相同。

  5.化疗

  为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也可用于术后有复发高危因素患者的治疗以期减少盆腔外的远处转移。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阿霉素、紫杉醇、环磷酰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依托泊昔等。可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也可与孕激素合并使用。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术后应给予化疗,方案同卵巢上皮癌。

本段由"lizhifei"编辑

8子宫癌预防编辑本段

预防

子宫癌预防

  预防措施:普及防癌知识,定期体检;重视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和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的诊治;正确掌握雌激素应用指征及方法;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进行密切随访或监测。

本段由"lizhifei"编辑

““子宫癌””英文释义: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0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子宫癌词条统计

编辑总次数:30

最新编辑时间:2018-04-26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子宫癌相关百科

词条目录
1子宫癌疾病概述
2子宫癌临床表现
3子宫癌病因形成
4子宫癌疾病转移
5子宫癌病理分期
6子宫癌检查
7子宫癌治疗
8子宫癌预防
友情链接: 济南治疗疤痕哪个医院好 济南治疗皮肤病 济南治疗皮肤病医院 济南治疗皮肤病哪家好 济南治疗皮肤病专科医院 济南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好 济南治疗皮肤病哪个医院好 济南肤康中研皮肤病医院靠谱吗 济南荨麻疹哪个医院看的好 子宫癌地方信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